[1] |
谈明轩, 吴峰, 马皓然, 付奕霖, 张旭, 崔浩楠.
海底扇沉积相模式、沉积过程及其沉积记录的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35-44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4
|
[2] |
彭旸, 龚承林, 李顺利.
河流—波浪—潮汐混合作用过程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2, 40(4): 957-9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4
|
[3] |
Henry W. Posamentier, Venkatarathnam Kolla, 刘化清.
深水浊流沉积综述
. 沉积学报,
2019, 37(5): 879-90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9
|
[4] |
鲜强, 马培领, 吕东, 王祖君, 吕海清, 梁国平, 李梁, 刘士靖, 陈怡仁, 毕姣莹.
河道发现对塔中地区碳酸盐岩勘探的启示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233-124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8
|
[5] |
高志勇, 石雨昕, 毛治国, 冯佳睿, 崔京钢.
河流沉积学研究热点与进展——第11届国际河流沉积学大会综述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097-110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2
|
[6] |
马腾, 谭秀成, 李凌, 曾伟, 金民东, 罗冰, 洪海涛, 胡平.
四川盆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沉积特征与古地理
. 沉积学报,
2016, 34(1): 33-4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3
|
[7] |
刘若涵, 王明, 姜在兴, 杨伟利.
塔河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26-3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1
|
[8] |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辫状河沉积模式探讨——以七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辫状河沉积为例
. 沉积学报,
2012, 30(2): 264-273.
|
[9] |
袁静.
胜利油区新北油田馆上段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8-25.
|
[10] |
冯建伟.
河流储层建筑结构要素的定量识别——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砂层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07-213.
|
[11] |
张枝焕.
天津地区河流沉积物中中等分子量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4): 632-639.
|
[12] |
张昌民, 张尚锋, 李少华, 淡卫东, 侯路.
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20年
. 沉积学报,
2004, 22(2): 183-192.
|
[13] |
谢庆宾, 朱筱敏, 管守锐, 王贵文, 刘少宾, 张周良, 陈方鸿, 薛培华, 韩德馨.
中国现代网状河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19-227.
|
[14] |
王随继, 任明达.
根据河道形态和沉积物特征的河流新分类
. 沉积学报,
1999, 17(2): 240-246.
|
[15] |
张福明, 李洪奇, 邵才瑞, 白彦彬, 张巨兴, 曹峰, 王占忠, 焦翠华.
神经网络和分形几何方法在识别测井沉积微相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3): 62-66.
|
[16] |
邵树勋.
民和盆地窑街地区上侏罗统沉积相的马尔可夫链数学模拟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27-131.
|
[17] |
侯会军, 王伟华, 朱筱敏.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沉积相模式探讨
. 沉积学报,
1997, 15(3): 41-47.
|
[18] |
张昌民, 徐龙, 林克湘, 刘怀波, 裘亦楠.
青海油砂山油田第68层分流河道砂体解剖学
. 沉积学报,
1996, 14(4): 70-76.
|
[19] |
张昌民.
现代荆江江心洲沉积
. 沉积学报,
1992, 10(4): 146-153.
|
[20] |
崔之久, 熊黑钢.
泥石流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1990, 8(3): 128-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