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桐桐, 彭晓彤, 柳双权, 许恒超, 徐文景.
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2024, 42(3): 944-95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04
|
[2] |
郑宇超, 林小兵, 王贵华, 柳远松, 王壮生.
石英颗粒边界溶蚀类型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03
|
[3] |
朱淑玥, 刘磊, 王峰, 侯云东, 王志伟, 张成弓, 付斯一, 陈洪德, 张靖芪.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及邻区石炭系羊虎沟组砂体成因机制与沉积过程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153-116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01
|
[4] |
姜柳青, 汪卫国, 梁积伟, 戴霜, 蒋敏, 陶文星, 马晓军.
太平洋CC区西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185-11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0
|
[5] |
陈治军, 王志伟, 张少清, 高怡文, 韩长春, 李科社.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油源对比
. 沉积学报,
2020, 38(2): 451-46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4
|
[6] |
刘杰, 孙美静, 高红芳, 李学杰.
台湾东部海域沉积物波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55-16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6
|
[7] |
侯孝欢, 吴应琴, 王作栋, 刘艳红.
绿河页岩干酪根分步瞬时热解演化特征及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18, 36(3): 630-6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3
|
[8] |
庞谦, 李凌, 胡广, 谭秀成, 马腾, 赵东方, 芦飞凡, 陈虹宇, 熊鹰.
川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钙质结核特征及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2017, 35(4): 681-6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3
|
[9] |
王万春, 王晓锋, 郑建京, 王作栋.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泥页岩与碳酸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对比
. 沉积学报,
2016, 34(2): 404-41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9
|
[10] |
.
南堡凹陷潜山原油特征与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2): 376-384.
|
[11] |
罗冰.
蜀南地区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成因机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04-409.
|
[12] |
张小莉.
单砂体高部位油水倒置分布的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2006, 24(1): 148-152.
|
[13] |
蒲阳, 黄俊华, 黄咸雨, 阮小燕, 崔景伟, 谢树成.
岩溶地区现代土壤与洞穴石笋中单甲基支链烷烃与烷基环己烷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5): 740-746.
|
[14] |
.
岩溶地区现代土壤与洞穴石笋中单甲基支链烷烃与烷基环己烷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740-746.
|
[15] |
操应长.
断陷湖盆中强制湖退沉积作用及其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2005, 23(1): 84-90.
|
[16] |
孟仟祥, 房嬛, 徐永昌, 沈平.
柴达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和煤岩生物标志物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9-736.
|
[17] |
林金辉, 伊海生, 李勇, 王成善, 彭平安.
藏北高原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87-292.
|
[18] |
许玩宏, 张忠英, 沈平, 孟仟祥.
贵州三都早奥陶世同高组下燕高页岩段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 沉积学报,
1997, 15(3): 72-77.
|
[19] |
雷怀彦, 朱莲芳.
四川盆地震旦系白云岩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1992, 10(2): 69-78.
|
[20] |
傅家谟, 盛国英.
从分子有机地球化学观点探讨我国某大型自然硫矿床的成因
. 沉积学报,
1987, 5(3): 96-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