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邦, 张新新, 翟光华, 袁圣强, 王中凡, 王崇.
尼日尔Termit盆地Trakes斜坡上白垩统Donga组海相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27
|
[2] |
沈迪, 郭进京, 于美娜, 宫恩麟, 常西玲, 常璐璐.
西秦岭北缘上新统木梯寺砾岩成因
. 沉积学报,
2023, 41(2): 409-4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9
|
[3] |
王姣, 王笑辰, 张峰.
克里雅河沿线沙丘沉积物石英砂表面特征分析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289-13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4
|
[4] |
李阳, 金振奎, 朱小二, 史书婷, 袁坤, 黎瑞, 王金艺.
潮控河口湾岩相类型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26-83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68
|
[5] |
黄茜, 伏美燕, 赵丽敏, 周文, 王昱翔.
伊拉克HF油田上白垩统碳酸盐缓坡相储层发育特征
. 沉积学报,
2019, 37(2): 371-3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91
|
[6] |
.
页岩能源共生矿产成矿(藏)地质条件研究——以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93-600.
|
[7] |
.
藏南日喀则弧前盆地帕达那组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4): 619-628.
|
[8] |
宋春晖.
青藏高原北缘古近纪石英砂表面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1): 94-103.
|
[9] |
罗根明.
西秦岭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相分析和沉积古环境再造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32-342.
|
[10] |
谢渊, 王剑, 江新胜, 李明辉, 谢正温, 罗建宁, 侯光才, 刘方, 王永和, 张茂省, 朱桦, 王德潜, 孙永明, 曹建科.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沙漠相沉积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5, 23(1): 73-83.
|
[11] |
张喜林, 朱筱敏, 钟大康, 梁兵, 曹冰, 贺向阳.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第三系—上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3): 393-399.
|
[12] |
江新胜, 徐金沙, 潘忠习.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纪沙漠石英沙颗粒表面特征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16-420.
|
[13] |
晋慧娟, 李育慈.
西秦岭造山带中三叠统复理石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21-326.
|
[14] |
晋慧娟, 李育慈.
西秦岭北带泥盆纪Nereites遗迹相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5-21.
|
[15] |
刘家军, 刘建明, 郑明华, 周渝峰, 顾雪祥, 张斌, 林丽, 周德安.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西秦岭寒武系含矿硅岩建造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8, 16(4): 42-49.
|
[16] |
何海清.
西秦岭早三叠世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1): 86-92.
|
[17] |
张晓宝, 方国庆, 何海清.
西秦岭上三叠统浊积岩系中波痕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24-131.
|
[18] |
方国庆, 张晓宝, 李育慈.
西秦岭海西—印支期裂陷活动及其与古特提斯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4, 12(3): 76-81.
|
[19] |
唐朝晖, 曾允孚.
西秦岭中志留统“硅、灰、泥岩”型层控铀矿的沉积特征及控矿条件
. 沉积学报,
1990, 8(2): 33-42.
|
[20] |
陈建林, 马克俭, 张敏.
南极普里兹湾石英砂表面微结构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86, 4(1): 104-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