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梅晓敏, 蔡春芳.
冰消期气候控制中国海相烃源岩有机碳富集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4
|
[2] |
袁灵聪, 朱晓军, 蔡进功, 钟锴.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美人峰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21, 39(2): 506-5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6
|
[3] |
赖洪飞, 李美俊, 刘计国, 毛凤军, 杨禄, 杨程宇, 肖洪.
强制海退体系域中烃源岩的类型与测井评价——以尼日尔Termit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2): 390-40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6
|
[4] |
陈方文, 卢双舫, 丁雪.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生烃量评价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81-1187.
|
[5] |
.
利用测井信息评价盐湖相烃源岩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730-737.
|
[6] |
.
辽东湾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评价及油源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4): 739-746.
|
[7] |
.
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定量评价新方法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94-602.
|
[8] |
金之钧.
中国前中生代海相烃源岩发育的构造—沉积条件
. 沉积学报,
2010, 28(5): 875-883.
|
[9] |
李双建.
南方海相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优质烃源岩 发育的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72-880.
|
[10] |
姚亚明, 刘池阳, 赵增录, 赵旭华, 付代国, 乔桂林, 严永新.
焉耆盆地侏罗系煤系源岩评价与成烃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13-521.
|
[11] |
刘洛夫, 康永尚, 齐雪峰, 唐勇, 熊正祥.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评价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87-694.
|
[12] |
李延钧, 陈义才, 徐志明, 吕强, 石晓英, 左智峰.
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46-150.
|
[13] |
于会娟, 妥进才, 刘洛夫, 陈践发, 赵磊.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33-138.
|
[14] |
谢泰俊.
海相生烃碎屑岩的沉积环境及有机质的分布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4-18.
|
[15]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我国聚煤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评价与成烃模式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0-17.
|
[16] |
刘大锰, 金奎励, 艾天杰.
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24-133.
|
[17] |
肖贤明, 吴治君, 刘德汉, 申家贵, 贾蓉芬, 赵林.
早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的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12-119.
|
[18] |
卢武长, 崔秉荃, 杨绍全, 张平.
甘溪剖面泥盆纪海相碳酸盐岩的同位素地层曲线
. 沉积学报,
1994, 12(3): 12-20.
|
[19] |
刘仲衡, 王硕儒, 范德江.
海相碳酸盐岩岩相的模糊模式识别
. 沉积学报,
1992, 10(4): 94-100.
|
[20] |
张水昌, 童箴言.
海相碳酸盐岩中矿物结合有机质的组成及成烃演化
. 沉积学报,
1992, 10(1): 7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