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秋军, 郑军, 孙柏年, 马福军, 王振, 王万梅.
广西渐新世宁明组三种植物碳同位素与古气候分析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58-36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19
|
[2] |
荆锡贵, 陈政安, 李凤杰, 文胜男, 谢胜军.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风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49-7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0
|
[3] |
马福军, 吴媛欣, 刘松, 孙柏年, 闫德飞, 张凤太, 王秋军.
广西宁明组植物化石中黄铁矿及其沉积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1): 33-41.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6
|
[4] |
陈应权, 马利涛, 彭琳, 刘军, 张立, 范俊杰, 闫德飞.
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阿干镇似银杏(Ginkgoites aganzhenensis Yang)的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1): 57-6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6
|
[5] |
.
藏北索县—巴青地区中侏罗世生物礁古生态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1): 27-35.
|
[6] |
.
塔里木盆地一类新海相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80-587.
|
[7] |
解三平 孙柏年 阎德飞 丛培允 肖 良 韦利杰.
滇西新近纪植物气孔、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83-888.
|
[8] |
弓虎军, 张云翔, 黄雷.
甘肃临夏盆地新近纪红粘土粒度组成的古环境意义①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60-267.
|
[9] |
张晓宝, 徐永昌, 刘文汇, 沈平, 吉利明, 马立元.
吐哈盆地水溶气组分与同位素特征形成机理及意义探讨
. 沉积学报,
2002, 20(4): 705-709.
|
[10] |
孙旭光, 陈建平, 王延斌.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中主要组分结构特征与生烃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4): 721-726.
|
[11] |
谢渊, 王剑, 刘家铎, 罗建宁, 张哨楠, 杨宝星, 李明辉.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中侏罗世层序地层与碳、氧、锶同位素响应
. 沉积学报,
2002, 20(2): 188-196.
|
[12] |
江德昕, 王永栋.
内蒙古东胜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2, 20(1): 47-54.
|
[13] |
杨建业, 任德贻, 邵龙义.
沉积有机相在陆相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以吐哈盆地台北凹陷及准噶尔盆地南缘中侏罗世煤系为例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85-589.
|
[14] |
赖旭龙.
藏北中侏罗世遗迹化石Tisoa Serres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5.
|
[15] |
戴卿林, 郝石生, 盛国英, 傅家谟.
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系源岩芳烃组成及生源、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98-201.
|
[16] |
张晓宝, 何海清, 陈国俊.
吐哈盆地草南1井中侏罗统物源方向综合判识及其研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09-114.
|
[17] |
杨家静, 胡伯良.
吐哈盆地原油和烃源岩单烃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油源对比探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207-211.
|
[18] |
王永栋, 江德昕, 杨惠秋, 孙峰.
吐鲁番拗陷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33-140.
|
[19] |
范善发, 周中毅, 潘长春.
应用生物标志物评价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沉积物的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S1): 44-51.
|
[20] |
李任伟, 李哲, 王志珍, 林大兴.
分子化石指标在中国东部盆地古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88, 6(4): 108-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