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冬, 邓虎成.
黏土沉积微结构特征及其沉积环境【中深层复杂油气储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73
|
[2] |
郭沫贞, 吕福亮, 邵大力, 侯福斗, 杨涛涛, 李东.
东爪哇盆地抱球虫灰岩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3): 713-7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28
|
[3] |
荆锡贵, 陈政安, 李凤杰, 文胜男, 谢胜军.
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养马坝组风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4): 749-7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0
|
[4] |
赵迪斐, 郭英海, 朱炎铭, Geoff Wang, 刘静, 崇璇, 张敬霞.
龙马溪组页岩黄铁矿微观赋孔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5): 864-87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7
|
[5] |
马福军, 吴媛欣, 刘松, 孙柏年, 闫德飞, 张凤太, 王秋军.
广西宁明组植物化石中黄铁矿及其沉积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1): 33-41.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6
|
[6] |
余关美, 时国.
贵阳地区下三叠统安顺组遗迹化石及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26-63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2
|
[7] |
牛永斌, 单婷婷, 董小波, 周硕, 高文秀.
豫西北奥陶系马家沟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5, 33(2): 211-22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01
|
[8] |
王长征, 胡斌, 杨凯.
豫西潭头盆地上白垩统秋扒组遗迹化石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07-1015.
|
[9] |
.
柴达木盆地东北缘中新统遗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13-420.
|
[10] |
胡斌.
豫西济源地区早三叠世和尚沟组湖相遗迹化石及遗迹组构
. 沉积学报,
2009, 27(4): 573-582.
|
[11] |
张喜林.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滨浅湖沉积中的遗迹化石
. 沉积学报,
2006, 24(1): 81-89.
|
[12] |
施振生, 朱筱敏, 王贵文, 钟大康, 张新培.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潮坪沉积中的遗迹化石
. 沉积学报,
2005, 23(1): 91-98.
|
[13] |
张国成, 曾玉凤, Buatois LA, Mangano MG.
济源盆地谭庄组(T2-3)上段湖相沉积及遗迹化石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1): 99-107.
|
[14] |
许冰, 顾兆炎, 胡滨, 李镇梁.
广西上泥盆统F—F界线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03-608.
|
[15] |
方国庆, 刘德良.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奥陶统其浪组风暴岩中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1): 68-72.
|
[16] |
杨逢清, 熊伟.
四川省壤塘县金木达晚三叠世深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1): 73-79.
|
[17] |
田军, 龚一鸣, 梁斌, 黄继春.
东昆仑造山带二叠-三叠系遗迹化石及指相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61-366.
|
[18] |
赖旭龙.
藏北中侏罗世遗迹化石Tisoa Serres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5.
|
[19] |
沈志达, 曾羽, 梅冥相, 沈建.
康滇古陆东侧早奥陶世遗迹化且合及其指相意义
. 沉积学报,
1990, 8(3): 110-120.
|
[20] |
杨式溥.
青海果洛、玉树地区二叠纪和三叠纪复理石相遗迹化石
. 沉积学报,
1988, 6(1): 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