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娟, 陈雷, 胡月, 计玉冰, 卢畅, 董建华, 谭秀成, 杨莉, 杨琳, 陈鑫.
滇黔北昭通地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黑色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738-7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8
|
[2] |
朱孝钰, 孙大亥, 何文康, 陈一铭, 李兴一, 姚卫华.
华南东部晚古生代岩相古地理及构造指示意义【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94
|
[3] |
李玲香, 谷团, 弓虎军, 迟润龙, 刘婷.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太原组顶界地层厘定 ——来自宜川地区山西组、太原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7
|
[4] |
张治波, 徐颖, 苗艳菊, 王文锋, 赵迪斐, 陈丹玲.
昌都盆地古近系贡觉组物源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561-158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94
|
[5] |
范海经, 邓虎成, 伏美燕, 刘四兵, 余翰泽, 李依林.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沉积特征及其对构造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1, 39(4): 1004-101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1
|
[6] |
侯阳红, 康志宏, 赵晨君, 余旭东, 王恩博.
下扬子地区下寒武统幕府山组黑色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86-8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6
|
[7] |
常嘉, 陈世悦, 鄢继华.
淄博博山地区晚古生代煤系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
. 沉积学报,
2019, 37(5): 968-9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9
|
[8] |
.
贺兰山地区中奥陶统樱桃沟组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05-217.
|
[9] |
.
华南新元古代盆地开启年龄及沉积演化特征——以赣东北江南次级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834-844.
|
[10] |
李 娟 于炳松 郭 峰.
黔北地区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沉积环境条件与源区构造背景分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1): 20-31.
|
[11] |
赵小明.
青海南部治多—杂多地区石炭纪—三叠纪砂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背景探讨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1-20.
|
[12] |
左景勋.
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花桥组浊积岩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2): 175-184.
|
[13] |
陶晓风, 刘登忠, 朱利东.
陆相盆地沉积作用与构造作用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10-414.
|
[14] |
周安朝, 赵省民, 贾炳文.
内蒙古大青山煤田晚古生代砾岩的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53-258.
|
[15] |
郭英海, 刘焕杰, 权彪, 汪泽成, 钱凯.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
. 沉积学报,
1998, 16(3): 44-51.
|
[16] |
杨逢清, 王红梅, 杨恒书, 谢树成.
四川若尔盖唐克晚三叠世卡尼期侏倭组陆隆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6, 14(3): 56-63.
|
[17] |
李永铁.
新疆博罗霍洛山地区上志留统博罗霍洛山组沉积构造背景分析
. 沉积学报,
1995, 13(1): 110-116.
|
[18] |
左国朝, 张惟国, 张淑玲, 刘春燕, 冯永忠.
甘肃北山地区晚震旦世山岳冰川沉积
. 沉积学报,
1993, 11(1): 41-46.
|
[19] |
虞子冶, 施央申, 郭令智.
广西钦州盆地志留纪—中泥盆世等深流沉积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1989, 7(3): 21-30.
|
[20] |
夏邦栋, 吕洪波.
浙西皖南晚奥陶世复理石的沉积环境,兼谈鲍马层序应用问题
. 沉积学报,
1988, 6(4): 4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