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惠潇, 侯云超, 喻建, 龙盛芳, 郭懿萱, 刘永涛, 张杰.
大型陆相坳陷湖盆深湖区前积型地震地层特征及砂体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22, 40(3): 787-80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0
|
[2] |
李姝睿, 孙高远, 茅昌平, 饶文波.
江苏沿岸辐射沙脊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重矿物与锆石年代学的证据
. 沉积学报,
2022, 40(4): 931-9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3
|
[3] |
张晓, 朱丽东, 李凤全, 马桢桢, 熊文婷, 贾佳, 王琳怡.
0.44 Ma以来南方风尘加积型红土物源分析:重矿物和碎屑锆石年代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94-50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9
|
[4] |
李红, 李飞, 龚峤林, 曾楷, 邓嘉婷, 王浩铮, 苏成鹏.
混积岩中重矿物形貌学特征及物源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25-5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3
|
[5] |
林思达, 关平, 牛小兵, 付玲, 梁小斌.
长庆油田长7段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K因子的求取及应用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81-78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2
|
[6] |
张凯棣, 李安春, 董江, 张晋.
东海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指示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02-9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9
|
[7] |
席雅娟, 师育新, 戴雪荣, 刘朝, 吴紫阳.
杭州湾潮滩沉积物黏土矿物空间差异与物源指示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15-32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0
|
[8] |
李俊武, 代廷勇, 李凤杰, 杨承锦, 杨豫川.
柴达木盆地鄂博梁地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方向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4): 649-65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03
|
[9] |
.
辽东湾周边河流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及其物源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63-671.
|
[10] |
.
西宁和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变化对构造活动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39-148.
|
[11] |
.
泾河下游古洪水滞流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5): 900-908.
|
[12] |
顾 静.
泾河泾阳段高河漫滩沉积与洪水事件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61-571.
|
[13] |
操应长.
重矿物资料在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以涠西南凹陷古近系流三段下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5): 835-841.
|
[14] |
李双建.
碎屑重矿物分析对库车坳陷白垩—第三纪物源变化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06, 24(1): 28-35.
|
[15] |
宋春晖, 孙淑荣, 方小敏, 孙东.
酒西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分析与高原北部隆升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52-559.
|
[16] |
杨守业, 李从先, 张家强.
苏北滨海平原全新世沉积物物源研究——元素地球化学与重矿物方法比较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58-463.
|
[17] |
叶玮.
顺直河道中沉积物的粒度及重矿物分布规律——室内大型水槽实验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34-138.
|
[18] |
刘少峰, 柯爱蓉, 吴丽云, 黄思骥.
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沉积物物源分析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56-160.
|
[19] |
张晓宝, 何海清, 陈国俊.
吐哈盆地草南1井中侏罗统物源方向综合判识及其研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09-114.
|
[20] |
李景贵, 范璞, 崔明中, R.P.Philp, J.Allen.
青海湖沉积物中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酮(长链烯酮)
. 沉积学报,
1995, 13(1):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