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梅晓敏, 蔡春芳.
冰消期气候控制中国海相烃源岩有机碳富集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54
|
[2] |
李泯星, 屈海洲, 程曦, 杨迅, 杨东凡, 张本健, 张云峰, 李晓.
火山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10-8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8
|
[3] |
闫臻.
北大巴山与志留纪火山作用相关的碳酸盐岩沉积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2011, 29(1): 31-40.
|
[4] |
田庆春.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43-150.
|
[5] |
杨黎静.
台湾海峡西部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97-703.
|
[6] |
舒 强.
苏北盆地XH1#钻孔沉积物磁化率与粒度组分相关性变化特征及其意义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76-281.
|
[7] |
李尚林, 王训练, 徐兴永, 张海军, 刘旭东, 李进文.
内蒙古哲斯敖包茅口期生物礁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34-442.
|
[8] |
杨小强, 李华梅.
泥河湾盆地沉积物粒度组分与磁化率变化相关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75-679.
|
[9] |
龙昱, 李永涛, 李晓.
武汉东湖现代沉积界面时间标定的磁化率与工业事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21-426.
|
[10] |
杨威, 朱忠德, 刘秉理, 肖传桃.
造礁生物群落演化在海平面变化研究中的运用—以中扬子台地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生物礁为例
. 沉积学报,
2001, 19(1): 55-59.
|
[11] |
张廷山, 兰光志, S.Kershaw, 边立曾, 俞剑华.
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纪生物礁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74-382.
|
[12] |
杨晓强, 李华梅.
泥河湾盆地沉积物磁化率及粒度参数对沉积环境的响应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63-768.
|
[13] |
王永标, 徐桂荣, 林启祥.
湖南慈利晚二叠世生物礁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32-136.
|
[14] |
曾伟, 徐建斌, 黄继祥, 张廷山.
川东北地区长兴期生物礁结构分类及分布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32-136.
|
[15] |
蔡峰, 许红, 郝先锋, 王玉净.
西沙—南海北部晚第三纪生物礁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4): 61-69.
|
[16] |
林晋炎.
陕西镇安三里峡晚泥盆世生物礁特征及控矿作用
. 沉积学报,
1994, 12(1): 16-22.
|
[17] |
张廷山, 方少仙, 侯方浩, 罗强.
埋藏反馈及其对生物礁发育的作用
. 沉积学报,
1991, 9(1): 27-34.
|
[18] |
卢伟, 彭作林, 黄华芳.
鄂尔多斯盆地沉积岩磁化率特征与油气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1, 9(4): 110-119.
|
[19] |
李书舜, 刘大成.
四川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生物礁
. 沉积学报,
1988, 6(3): 112-117.
|
[20] |
郑荣才, 曾允孚.
湘西渔塘早寒武世生物礁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1988, 6(2): 61-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