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仁超, 邸建强, 庞玉茂, 张学才, 方旭庆, 冯乔, 汪勇, 李阳, 董亮.
阜康凹陷下侏罗统物源变化对博格达山隆升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326-134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95
|
[2] |
彭金宁.
羌塘盆地中新生代隆升剥蚀与上三叠统-侏罗系烃源层埋藏史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09
|
[3] |
张新智, 吕沛宗, 方琳浩, 杨涵, 邓胜徽, 卢远征, 房亚男, 张小宇, 黄汝婷, 梁佳宝, 师生宝.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准噶尔盆地南缘野火记录及全球对比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73-48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3
|
[4] |
张丽霞, 柳益群, 向辉, 李红, 周鼎武, 焦鑫, 李哲萱, 南云.
凝灰岩型含油层系特征与成因分析——以准噶尔盆地火烧山油田二叠系平地泉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4): 768-77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56
|
[5] |
.
准噶尔盆地腹部及西南缘侏罗系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剖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738-746.
|
[6] |
孙国智.
新疆博格达山隆升时间初步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87-493.
|
[7] |
李平平, 邹华耀, 郝芳.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顶部风化壳的发育机制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 沉积学报,
2006, (6): 889-896.
|
[8] |
李双文, 刘洛夫, 张有平, 姚卫江, 靳军, 赵建章, 孙东.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演化及微相构成
. 沉积学报,
2006, (6): 819-828.
|
[9] |
李平平 邹华耀 郝 芳.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顶部风化壳的发育机制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89-896.
|
[10] |
李双文 刘洛夫 张有平 姚卫江 靳 军 赵建章 孙 东.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演化及微相构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19-828.
|
[11] |
曹 剑.
准噶尔盆地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99-406.
|
[12] |
鲍志东, 刘凌, 张冬玲, 李儒峰, 管守锐, 康永尚, 王英名, 齐雪峰, 赵秀岐.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纲要
. 沉积学报,
2005, 23(2): 194-202.
|
[13] |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齐雪峰, 杜社宽.
大型坳陷湖盆坡折带的研究及其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纪坳陷湖盆为例
. 沉积学报,
2004, 22(1): 95-102.
|
[14] |
何志平, 邵龙义, 康永尚, 刘永福, 罗文林, 齐雪峰.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聚煤作用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49-454.
|
[15] |
刘洛夫, 康永尚, 齐雪峰, 唐勇, 熊正祥.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评价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87-694.
|
[16] |
刘豪, 王英民, 王媛.
浅析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煤层在层序地层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2002, 20(2): 197-202.
|
[17] |
沈守文, 彭大钧, 颜其彬, 黄先律, 李志军.
吐哈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63-270.
|
[18] |
张琴, 朱筱敏, 张满郎, 况军, 张年富.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 沉积学报,
2001, 19(4): 575-580.
|
[19] |
周琦, 王建国, 杜鸿烈.
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分析与油气前景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80-584.
|
[20] |
王国芝, 王成善, 曾允孚, 赵锡奎.
滇西高原的隆升与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34-2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