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新智, 吕沛宗, 方琳浩, 杨涵, 邓胜徽, 卢远征, 房亚男, 张小宇, 黄汝婷, 梁佳宝, 师生宝.
三叠纪—侏罗纪之交准噶尔盆地南缘野火记录及全球对比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73-48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3
|
[2] |
彭深远, 杨文涛, 张鸿禹, 方特.
华北盆地三叠纪物源特征及其沉积—构造演化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228-124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21
|
[3] |
龚大兴, 郭佳, 罗俊峰, 岳相元, 周雄, 周家云.
川西马尔康—金川地区晚三叠世松潘甘孜残留洋盆复理石建造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10-12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1
|
[4] |
梁飞, 黄文辉, 牛君.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42-153.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6
|
[5] |
.
西藏山南地区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岩性分布样式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1): 36-43.
|
[6] |
.
鸡西盆地早白垩世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12, 30(4): 661-671.
|
[7] |
胡斌.
豫西济源地区早三叠世和尚沟组湖相遗迹化石及遗迹组构
. 沉积学报,
2009, 27(4): 573-582.
|
[8] |
李 玮.
新疆博格达山北缘晚古生代—中生代古水流样式转折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83-292.
|
[9] |
刘志飞, LachlanK.Stewart.
图形显示和比较古水流数据的一种软件(PC99):以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盆地新生代古水流数据为例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54-358.
|
[10] |
谭富文.
云南思茅三叠纪弧后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60-567.
|
[11] |
晋慧娟, 李育慈.
西秦岭造山带中三叠统复理石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21-326.
|
[12] |
赵玉光.
论地质历史中区域构造沉降史与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7.
|
[13] |
夏邦栋, 马学敏.
一个前寒武纪安底斯复理石——皖南羊栈岭组复理石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9-26.
|
[14] |
张帆, 方少仙.
黔南桂北晚二叠世火山碎屑来源、沉积水深及大地构造环境
. 沉积学报,
1990, 8(4): 22-32.
|
[15] |
黄建国, 刘世万.
四川盆地三叠纪蒸发岩地层硫同位素的分布
. 沉积学报,
1989, 7(2): 105-110.
|
[16] |
杨式溥.
青海果洛、玉树地区二叠纪和三叠纪复理石相遗迹化石
. 沉积学报,
1988, 6(1): 1-12.
|
[17] |
夏邦栋, 吕洪波.
浙西皖南晚奥陶世复理石的沉积环境,兼谈鲍马层序应用问题
. 沉积学报,
1988, 6(4): 44-51.
|
[18] |
王清晨.
秦岭复理石的古地理与板块运动
. 沉积学报,
1987, 5(3): 180-180.
|
[19] |
左国朝, 张淑玲, 王谐, 金松桥.
北山洗肠井地区寒武系—中奥陶统浊积岩及其火山—沉积组合特征
. 沉积学报,
1987, 5(2): 63-72.
|
[20] |
夏邦栋, 吕洪波, 熊斌辉, 何永明, 胡宝生.
浙西开化上奥陶统复理石中的环形迹
. 沉积学报,
1987, 5(2): 71-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