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热依扎·沙依热阿特汗, 姚宗全, 张源智, 郑彬, 张士超, 刘少鹏.
基于米氏旋回理论的高频层序识别与划分—以南八仙油气田下油砂山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20
|
[2] |
张文俊, 林舒敏, 柯行, 张敏.
煤系烃源岩中四种类型高丰度重排藿烷组成特征及成因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28
|
[3] |
林舒敏, 张敏, 李洪波.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三环萜烷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433-14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9
|
[4] |
林舒敏, 张敏, 李洪波.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三环萜烷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4, (): -.
|
[5] |
赵军, 赵凯, 张金宇.
基于米氏旋回的三角洲前缘油层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2022, 40(3): 801-8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37
|
[6] |
刘得光, 周路, 李世宏, 马万云, 郭文建.
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特征与生烃模式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46-95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05
|
[7] |
石巨业, 金之钧, 刘全有, 黄振凯.
基于米兰科维奇理论的高精度旋回识别与划分——以南图尔盖盆地Ary301井中侏罗统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3): 436-44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02
|
[8] |
李红磊, 张敏, 姜连, 程熊.
利用芳烃参数研究煤系烃源岩中重排藿烷成因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91-19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18
|
[9] |
.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17α(H)-重排藿烷类的分布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90-796.
|
[10] |
.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二次生烃差异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79-188.
|
[11] |
.
煤岩、泥岩密闭体系下热解产物特征及动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90-1198.
|
[12] |
杨淑芬.
杜氏藻热解产物中咔唑类化合物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0, 28(1): 188-193.
|
[13] |
郭显令.
烃源岩生排烃动力学研究〗——以惠民凹陷临南洼陷沙河街组烃源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23-731.
|
[14] |
张长春.
吐哈盆地丘东次凹低熟气的生成与动力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57-863.
|
[15] |
沈忠民, 周光甲, 洪志华.
陆相低成熟烃源岩有机硫与热解成烃动力学关系初探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33-139.
|
[16] |
胡国艺, 冉启贵, 王铁冠, 钟宁宁.
金湖凹陷阜宁组低熟烃源岩饱和烃组成及其生源探讨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38-141.
|
[17] |
李术元, 郭绍辉, 徐红喜, 王剑秋.
烃源岩热解生烃动力学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38-141.
|
[18]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我国聚煤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评价与成烃模式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0-17.
|
[19] |
孙永革, 盛国英, 傅家谟.
我国主要含煤油气盆地煤系源岩PY-GC热解产物组成及意义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20-127.
|
[20] |
丁安娜, 张中宁, 惠荣耀.
煤岩显微组份和全煤热解色谱分析
. 沉积学报,
1994, 12(4): 87-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