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谢津剑, 王爱军, 叶翔, 陶舒琴, 蔡枫.
闽江河口水下三角洲及周边海域现代沉积环境演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4, 42(2): 558-57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58
|
[2] |
张涛, 牛丽霞, 何方婷, 刘锋, 罗向欣, 杨清书.
人类活动影响下伶仃洋沉积格局演变特征
. 沉积学报,
2022, 40(3): 753-76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07
|
[3] |
许会, 陈剑, 崔之久, 郭佩.
堰塞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以岷江上游叠溪古堰塞湖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1): 51-6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4
|
[4] |
陈麦雨, 徐守余, 张立强, 王朝, 许紫菁.
动态图像法与镜下测量法粒度分布结果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2019, 37(3): 502-5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3
|
[5] |
周乐, 陈沈良, 陈晴, 钟小菁, 郑蔚恒, 刘小喜.
海南四更沙海域沉积物分布及其受控机制
. 沉积学报,
2016, 34(3): 506-51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08
|
[6] |
.
辽东湾西岸典型岬湾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水动力条件浅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00-709.
|
[7] |
.
联用筛析法与激光法进行粒度接序分析的界点选择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78-484.
|
[8] |
.
激光法粒度筛析校正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4): 716-723.
|
[9] |
.
海南高隆湾海滩生物碎屑分布及其对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2, 30(5): 891-899.
|
[10] |
张富元.
南海表层沉积物的沉降法和激光法粒度分析结果对比和校正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67-775.
|
[11] |
曹桐生.
内蒙古阿尔山地区下寒武统苏中组混合沉积特征及形成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1): 55-63.
|
[12] |
黎刚.
钙质碎屑对热带海滩砂粒度参数的影响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2): 331-338.
|
[13] |
闵凤阳.
深圳湾西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及输运趋势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14-722.
|
[14] |
仝长亮.
江苏潮滩沉积物激光粒度仪与移液管—筛析分析结果的对比
. 沉积学报,
2008, 26(1): 46-53.
|
[15] |
王爱军, 汪亚平, 杨旸.
江苏王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特征及输运趋势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24-129.
|
[16] |
程鹏, 高抒, 李徐生.
激光粒度仪测试结果及其与沉降法、筛析法的比较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49-455.
|
[17] |
王兆荣, 彭子成, 孙卫东, 仉守斌.
高精度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法洞穴沉积物(石笋)年龄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62-164.
|
[18] |
杨晓强, 李华梅.
泥河湾盆地沉积物磁化率及粒度参数对沉积环境的响应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63-768.
|
[19] |
柯保嘉, 陈昌明, 陈志明, 汪寿松, 姜好仁, 惠斌耀.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砾质冲积扇沉积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3): 11-21.
|
[20] |
霍清.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物砂体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8, 6(1): 109-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