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金艺, 金振奎.
微生物白云岩形成机理、识别标志及存在的问题
. 沉积学报,
2022, 40(2): 350-35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35
|
[2] |
赵坤, 李婷婷, 朱光有, 张志遥, 李婧菲, 王鹏举, 闫慧慧, 陈永进.
中国华南渝东北城口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发育环境与形成机制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111-11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2
|
[3] |
刘晓锋, 孙志鹏, 刘新宇, 刘东生, 翟世奎, 龙海燕, 姜龙杰, 毕东杰.
南海北部深水区LS33a钻井微体古生物年代地层格架
. 沉积学报,
2018, 36(5): 890-90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9
|
[4] |
张敏, 李谨, 陈菊林.
热力作用对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的作用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33-10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3
|
[5] |
储呈林, 陈强路, 张博, 史政, 姜海健, 杨鑫.
热液活动对东二沟剖面玉尔吐斯组烃源岩形成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6, 34(4): 803-81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20
|
[6] |
朱世发, 刘欣, 朱筱敏, 万策, 尤新才, 吉林, 杜建鹏.
准噶尔盆地克—百逆掩断裂带上下盘储层差异性及其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94-20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20
|
[7] |
孙海涛.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西组二段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24-733.
|
[8] |
冯有良.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
. 沉积学报,
2009, 27(1): 57-63.
|
[9] |
杨明慧.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晚古生代陆表海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05-1013.
|
[10] |
李磊.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层序地层及地震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3): 407-416.
|
[11] |
赵彦德.
南堡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烃源岩分布与生烃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77-1085.
|
[12] |
杨晓萍.
煤系地层中储层基本特征与优质储层的形成与分布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91-895.
|
[13] |
陈明, 许效松, 万方, 楼雄鹰, 汪正江, 傅恒.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露头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10-116.
|
[14] |
邵龙义, 陈家良, 李瑞军, 张鹏飞.
广西合山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68-174.
|
[15] |
刘洛夫, 康永尚, 齐雪峰, 唐勇, 熊正祥.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层序地层格架中的烃源岩评价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87-694.
|
[16] |
朱创业.
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层序沉积有机相特征及其烃源岩分布
. 沉积学报,
2000, 18(1): 57-62.
|
[17] |
陈发亮, 朱晖, 李绪涛, 苗翠芝.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划分及盐岩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84-388,394.
|
[18] |
田景春, 陈洪德, 彭军, 覃建雄, 侯中健.
右江盆地深水沉积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10-214.
|
[19] |
杜小弟, 王璞君, 匡立春, 王东坡.
塔里木盆地震旦—泥盆纪古海平面变化再造及形成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4-17.
|
[20] |
杜远生, 龚一鸣, 吴诒, 冯庆来, 刘本培.
黔桂地区泥盆纪层序地层和台内裂陷槽的形成演化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