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曹甲新, 徐文礼, 曹脊翔, 郭佩, 文华国.
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一段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16
|
[2] |
周敏, 李祥辉, 王旌羽.
四川盆地东北部中—晚侏罗世沉积环境与古气候
. 沉积学报,
2024, 42(3): 1003-101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9
|
[3] |
李玉琢, 刘磊, 冯佳睿, 罗忠, 张静, 文华国.
川西北三叠系雷口坡组白云岩-蒸发岩共生体系特征及古地理重建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0
|
[4] |
李安鹏, 高达, 胡明毅, 赵玉茹, 朱传勇, 戴逸晨.
川中地区灯影组四段微生物岩沉积模式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23, 41(4): 1080-109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6
|
[5] |
刘棠煊, 陈雷, 白森, 张金武, 乔崇, 程辉, 谭秀成, 秦何星.
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弹性特征的影响——以川南自贡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7
|
[6] |
黄璞, 熊亮, 程洪亮, 赵勇, 张世华.
基于米兰科维奇理论页岩岩相组合研究——以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一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19
|
[7] |
王昕尧, 金振奎, 朱毅秀, 胡宗全, 刘光祥, 赵国伟, 李硕, 史书婷.
四川盆地自流井组陆相页岩石英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22, 40(4): 1010-10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53
|
[8] |
孙海涛, 钟大康, 王威, 王爱, 杨烁, 杜红权, 唐自成, 周志恒.
四川盆地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057-10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1
|
[9] |
王勇, 施泽进, 孟兴平, 刘沛杰, 田亚铭, Hairuo Qing.
川东南龙王庙组埋藏及混合水白云岩化作用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517-153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65
|
[10] |
杨帅, 陈安清, 张玺华, 李乾, 徐胜林, 陈聪, 孙诗, 李富祥, 罗倩, 文龙, 陈洪德.
四川盆地二叠纪栖霞—茅口期古地理格局转换及勘探启示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466-147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72
|
[11] |
余晶洁, 宋金民, 刘树根, 杨迪, 王瀚, 赵聪, 邓双林, 何宇, 李立基.
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成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84-12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8
|
[12] |
顾志翔, 何幼斌, 彭勇民, 罗进雄, 刘小帆, 张锦, 聂鸿宇.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膏盐岩“多潟湖”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34-8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8
|
[13] |
金民东, 谭秀成, 李毕松, 朱祥, 曾伟, 连承波.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成因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43-45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8
|
[14] |
钟原, 刘宏, 谭秀成, 连承波, 廖纪佳, 刘明洁, 胡广, 曹剑.
富砂地层格架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储层甜点预测——以四川盆地合川地区须家河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4): 758-77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6
|
[15] |
杨雪飞, 王兴志, 唐浩, 姜楠, 杨跃明, 谢继荣, 罗文军.
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沉积微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5): 972-98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13
|
[16] |
.
四川盆地东南部早三叠世地震事件沉积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3): 477-489.
|
[17] |
谭秀成.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2亚段A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86-494.
|
[18] |
胡明毅.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和储层预测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145-1152.
|
[19] |
王一刚.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31-839.
|
[20] |
杨家静, 王一刚, 王兰生, 文应初, 刘划一, 周国源.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49-3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