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俊辉, 张伟, 李莉, 鲜本忠, 周源.
平衡指数解释深水、浅水三角洲地貌的差异【水槽沉积模拟实验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87
|
[2] |
贺华瑞, 栾锡武, 龚梁轩, 叶传红, 闫恒.
南昆嵩凹陷中新世以来三角洲地震响应与沉积充填演化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568-158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4
|
[3] |
王昕, 魏思源, 吕奇奇, 代榕, 呼焕, 毕宇航, 张丽雯, 梁岩, 张建坤.
基于物理模拟的三角洲前缘横向砂坝发育过程及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18-82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0
|
[4] |
丁仲昭, 马志鑫, 张启跃, 文芠, 胡世学, 范可静, 蔡金君, 李润根.
云南罗平江边地区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古环境特征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406-14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6
|
[5] |
苏中堂, 佘伟, 罗静兰, 马国伟, 张帅.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五5亚段沉积微相与古地理演化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344-13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1
|
[6] |
黄文奥, 赵晓明, 谭程鹏, 葛家旺, 冯双奇, 李晨曦, 陆文明.
西秦岭直合隆地区三叠系深水水道沉积模式分析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61-107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7
|
[7] |
张昌民, 朱锐, 刘江艳, 杜家元, 李少华, 李小平.
珠江磨刀门河口交杯四沙现代沉积特征及其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62-66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6
|
[8] |
.
珠海组—珠江组时期东沙隆起物源提供能力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54-662.
|
[9] |
.
珠江水体悬浮物碳稳定同位素组成与流域土壤侵蚀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51-157.
|
[10] |
岳信东.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沉积相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93-601.
|
[11] |
王峰, 王多云, 高明书, 姚永朝, 王志坤, 李树同, 秦红.
陕甘宁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前缘的微相组合及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8-224.
|
[12] |
鄢继华, 陈世悦, 宋国奇, 姜在兴, 邱桂强.
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形成过程初探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73-578.
|
[13] |
刘波, 赵翰卿, 王良书, 林春明, 刘绍文.
古河流废弃河道微相的精细描述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94-398.
|
[14] |
张春生, 刘忠保, 施冬.
高弯曲与低弯曲河流比较沉积学研究——以长江上、下荆江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27-232.
|
[15] |
方维萱, 芦继英.
陕西银硐子-大西沟菱铁银多金属矿床热水沉积岩相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31-438.
|
[16] |
董冬.
断陷湖盆陡坡带碎屑流沉积单元的沉积序列和储集特征——以东营凹陷永安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66-571.
|
[17] |
钟建华, 马在平.
黄河三角洲胜利Ⅰ号心滩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3): 38-43,51.
|
[18] |
钟建华, 马在平.
黄河三角洲变形层理的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1): 45-49.
|
[19] |
欧成华, 陈景山.
大芦家地区渐新统东二1亚段三角洲前缘砂体微相及储集性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4): 84-90.
|
[20] |
黄继祥, 曾伟, 张高信, 冉宏.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第二段滩微相的发育分布及对气藏形成的控制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09-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