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庄其天, 何宏林, 魏荣珠, 王忠梅, 石峰, 闫纪元.
山西地堑系太原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环境演化及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42(2): 486-50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64
|
[2] |
刘棠煊, 陈雷, 白森, 张金武, 乔崇, 程辉, 谭秀成, 秦何星.
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弹性特征的影响——以川南自贡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7
|
[3] |
刘振, 马志鑫, 刘伟, 凌云.
重庆秀山小茶园地区南华纪大塘坡组沉积环境与锰矿产出规律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15-5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9
|
[4] |
丁江辉, 张金川, 石刚, 申宝剑, 唐玄, 杨振恒, 李兴起, 李楚雄.
宣城地区龙潭组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
. 沉积学报,
2021, 39(2): 324-34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56
|
[5] |
陈淑慧, 侯元立, 邵磊, 黄奇瑜, 乔培军, 崔宇驰, 孟宪博.
台湾始新统—中新统沉积物源与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19-33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7
|
[6] |
宋慧波, 王芳, 胡斌.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126-113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6
|
[7] |
时文革, 巩恩普, 褚亦功, 张永利, 姚玉增, 王铁晖, 马伟, 赵纯福.
新疆拜城新近系含铜岩系沉积体系及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074-108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2
|
[8] |
李运振.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沉积环境演变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66-1075.
|
[9] |
田云涛.
桂西南柳桥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层状硅质岩成因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71-677.
|
[10] |
胡 瑛.
黄骅坳陷滩海三马地区烃源岩分子标志物特征及其沉积相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3): 419-425.
|
[11] |
陈戴生.
我国中、新生代盆地砂岩型铀矿沉积环境研究概述①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23-228.
|
[12]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伊海生, 郑洪波, 赵西西, 李亚林.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0-217.
|
[13] |
柳永清, 高林志, 刘燕学.
苏皖辽地区新元古代微亮晶构造碳酸盐岩的沉积岩相与环境约束
. 沉积学报,
2005, 23(1): 49-59.
|
[14] |
李忠, 王清晨, 王道轩, 林伟.
晚新生代天山隆升与库车坳陷构造转换的沉积约束
. 沉积学报,
2003, 21(1): 38-45.
|
[15] |
刘秉理, 朱忠德, 肖传桃, 胡明毅.
鄂西地区早奥陶世分乡期生物群落演化与沉积环境变迁
. 沉积学报,
1997, 15(4): 97-102.
|
[16] |
王东安, 陈瑞君.
新疆克兹扬鲁克一带泥盆系沉积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5, 13(3): 13-22.
|
[17] |
王国纯, 朱伟林.
东海盆地新生代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2, 10(2): 100-108.
|
[18] |
朱莲芳,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2): 55-62.
|
[19] |
史基安, 马宝林, 师育新.
新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0, 8(4): 59-67.
|
[20] |
李书舜, 刘大成.
四川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生物礁
. 沉积学报,
1988, 6(3): 112-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