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海, 徐耀辉, 李阳, 黄凌松, 吕奇奇, 刘忠保.
海陆过渡相三角洲沉积体系陆源有机质沉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24, 42(1): 251-2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47
|
[2] |
杨仁超, 李作福, 张学才, 慈兴华, 方旭庆, 李传华, 刘海宁.
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917-19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08
|
[3] |
谷渊涛, 李晓霞, 万泉, 杨曙光.
泥页岩有机质孔隙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4): 794-81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34
|
[4] |
赵迪斐, 郭英海, WangGeoff, 李冠霖, 曾春林, 焦伟伟.
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特征的影响-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79-3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3
|
[5] |
屈童, 高岗, 徐新德, 刘凤妍.
三角洲—浅海沉积体系陆源有机质分布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20, 38(3): 648-66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7
|
[6] |
周建超, 吴敬禄, 曾海鳌.
新疆乌伦古湖沉积物粒度特征揭示的环境信息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58-116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7
|
[7] |
.
青藏高原纳木错湖近150年来气候变化的湖泊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69-676.
|
[8] |
.
南海表层沉积物与沉降颗粒物中有机碳的δ13C对比研究及其古环境再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40-345.
|
[9] |
.
沉积物岩芯X光片图像灰度数值及其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18-324.
|
[10] |
田庆春.
青藏高原腹地湖泊沉积物磁化率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43-150.
|
[11] |
张宏亮.
云南星云湖沉积记录的近代环境变化:来自正构脂肪醇的证据
. 沉积学报,
2009, 27(2): 352-359.
|
[12] |
齐红艳.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pH、Eh分布及制约因素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20-827.
|
[13] |
汪 勇.
陕北红碱淖沉积物粒度特征所揭示的环境变化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49-355.
|
[14] |
张在龙, 许国梁, 叶天旭, 蔺五正, 劳永新.
天然矿物存在下脂肪酸酯水解生烃的影响因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4): 717-721.
|
[15] |
刘招君.
湖泊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48-154.
|
[16] |
吴朝东, 林畅松, 申延平, 谢小建, 肖建新, 刘景彦, 史艳丽.
库车坳陷侏罗纪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00-407.
|
[17] |
胡受权, 郭文平, 杨凤根, 颜其彬, 刘树根, 童崇光.
试论控制断陷湖盆陆相层序发育的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56-262.
|
[18] |
李相博, 陈践发, 张平中, 刘光秀.
青藏高原(东北部)现代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气候信息
. 沉积学报,
1999, 17(2): 325-329.
|
[19] |
张德玉.
马里亚纳海槽和西菲律宾海盆更新世以来沉积物中的粘土矿物
. 沉积学报,
1993, 11(1): 111-120.
|
[20] |
张爱云, 蔡云开, 初志明, 徐永昌, 沈平.
沉积有机质中稳定碳同位素逆转现象初探
. 沉积学报,
1992, 10(4): 4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