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姜在兴, 徐杰, 刘桐, 马代鑫, 牟汉生, 孙守亮.
燕辽裂陷槽辽西坳陷中元古界黑色页岩沉积环境和生烃潜力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830-18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9
|
[2] |
张玉芬, 李长安, 赵举兴, 毛欣, 许应石, 魏传义, 李亚伟, 张岱.
江汉平原东北缘末次冰消期沉积物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83-9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4
|
[3] |
郭芪恒, 金振奎, 史书婷, 朱小二, 李硕, 陈媛, 王金艺.
鲕粒粒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4): 737-74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50
|
[4] |
付坤荣, 黄理力, 祝怡, 冯翔艺蓝, 章巧, 关小丽, 高达.
塔中地区晚奥陶世碳酸盐台缘与台内沉积差异——定性和定量的碳酸盐岩微相综合分析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01-109.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2
|
[5] |
侯中帅, 陈世悦, 郭宇鑫, 王志金, 赫庆庆, 崔绮梦.
华北中南部博山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4): 731-74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52
|
[6] |
蔡来星, 郭兴伟, 徐朝晖, 张晓华, 李文强, 肖国林, 朱晓青, 侯方辉.
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上古生界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2018, 36(4): 695-7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4
|
[7] |
王越, 陈世悦, 梁绘媛, 王剑, 李天宝.
鄂尔多斯盆地保德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6, 34(4): 775-78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7
|
[8] |
赵鲁阳, 吕大炜, 刘海燕, 金爱文, 吴晓燕, 冯婷婷, 于得明, 刘建强.
安徽巢北地区五通组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70-47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5
|
[9] |
郑文波, 胡向阳, 陈舒薇, 刘建党, 贾超.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06-31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0
|
[10] |
.
联用筛析法与激光法进行粒度接序分析的界点选择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78-484.
|
[11] |
张富元.
南海表层沉积物的沉降法和激光法粒度分析结果对比和校正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67-775.
|
[12] |
张平.
稳定湖相沉积物和风成黄土粒度判别函数的建立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3): 501-507.
|
[13] |
梁俊红.
辽西义县盆地义县组底部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45-553.
|
[14] |
李桂海 曹志敏 蓝东兆 许 江 王珊珊.
厦门海域现代沉积环境与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70-876.
|
[15] |
张璞, 陈建强, 田明中, 朱金芳, 黄宗林, 江春亮.
福建省漳州市第四纪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75-283.
|
[16] |
岳乐平, 杨利荣, 李智佩, 王珉, 张维吉, 聂浩刚.
西北地区干枯湖床沉积粒度组成与东亚沙尘天气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25-331.
|
[17] |
胡刚, 王乃昂, 罗建育, 高顺尉, 李巧玲.
花海湖泊古风成砂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4): 642-647.
|
[18] |
陶明信, 徐永昌, 陈践发, 沈平.
中国煤型气区的构造环境、典型气藏及勘探方向Ⅰ——上古生界煤型气
. 沉积学报,
1998, 16(3): 25-30,37.
|
[19] |
王震亮, 陈荷立.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古流体动力分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05-108.
|
[20] |
张晓帆, 冯英进, 胡亚平.
沉积岩粒度分析专家系统
. 沉积学报,
1995, 13(1): 126-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