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呼其图, 关平, 王大华, 李世恩, 肖永军, 张驰, 白璐, 张济华.
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中侏罗统物源分析
. 沉积学报,
2024, 42(2): 466-48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44
|
[2] |
林一鹏, 韩登林, 邓远, 苏奥, 秦鹏, 马斌玉, 蒋兴超, 王镜敏.
成藏动力对页岩油气聚集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68
|
[3] |
倪仕琪, 宋继叶, 蔡煜琦, 张晓, 李真真, 邱余波, 张虎军, 蒋宏.
伊犁盆地南缘郎卡地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21, 39(2): 434-44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03
|
[4] |
黄献好, 孙玉琦, 王伟超, 刘炳强, 张少林, 张语涛, 邵龙义.
柴北缘西大滩地区下—中侏罗统层序—古地理及聚煤特征
. 沉积学报,
2020, 38(2): 266-28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4
|
[5] |
吴斌, 朱莉娟, 侯明才, 晁晖, 江文剑, 石鑫, 罗宏谓, 曹海洋, 何佳伟.
伊犁盆地南缘中侏罗统西山窑组沉积环境讨论
. 沉积学报,
2018, 36(3): 456-4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16
|
[6] |
陈应权, 马利涛, 彭琳, 刘军, 张立, 范俊杰, 闫德飞.
甘肃宝积山盆地中侏罗世阿干镇似银杏(Ginkgoites aganzhenensis Yang)的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1): 57-6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6
|
[7] |
.
东濮凹陷白庙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4): 779-786.
|
[8] |
.
四川盆地西缘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061-1071.
|
[9] |
刘占国.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砂岩储层异常致密成因机理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44-751.
|
[10] |
付兆辉.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09, 27(1): 26-31.
|
[11] |
.
合肥盆地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历史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68-177.
|
[12] |
姚合法, 林承焰, 侯建国, 董春梅, 刘玉瑞, 任丽华.
苏北盆地粘土矿物转化模式与古地温
. 沉积学报,
2004, 22(1): 29-35.
|
[13] |
姜建群, 李军, 史建南, 李明葵.
大民屯凹陷古今地温场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41-546.
|
[14] |
林金辉, 伊海生, 李勇, 王成善, 彭平安.
藏北高原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87-292.
|
[15] |
任战利, 刘池阳, 张小会, 吴汉宁.
酒东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4): 619-623.
|
[16] |
邹华耀, 吴智勇.
镜质体反射率在重建盆地古地温中的应用──中国东部、西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古地温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12-119.
|
[17] |
冯乔, 张小莉, 袁明生, 王武和, 张世焕.
吐哈盆地温吉桑-丘东地区油气成藏体系与聚集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21-126.
|
[18] |
张晓宝, 何海清, 陈国俊.
吐哈盆地草南1井中侏罗统物源方向综合判识及其研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09-114.
|
[19] |
任战利, 赵重远, 张军, 于忠平.
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研究
. 沉积学报,
1994, 12(1): 56-65.
|
[20] |
王成, 邢顺洤.
砂岩中自生石英包裹体均—温度和盐度测定及地质应用
. 沉积学报,
1991, 9(3): 106-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