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付超, 于兴河, 李顺利, 李树新, 何发岐, 彭子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晚古生代陆表海层序演化过程与其控制下的聚煤模式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598-160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15
|
[2] |
魏巍, Algeo Thomas J., 陆永潮, 刘惠民, 张守鹏, 张靖宇, 杜远生.
古盐度指标与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海侵事件初探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71-5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04
|
[3] |
秦亚超, 孙荣涛, 王红, 田振兴, 徐扬, 温珍河.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海侵沉积地层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4): 790-8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63
|
[4] |
马收先.
南华北石炭—二叠系陆表海层序古地理演化
. 沉积学报,
2010, 28(3): 497-508.
|
[5] |
闫建萍.
成岩作用与油气侵位对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扶杨油层物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12-220.
|
[6] |
樊 馥.
孙吴—嘉荫盆地太平林场组烃源岩海侵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50-656.
|
[7] |
杨明慧.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晚古生代陆表海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05-1013.
|
[8] |
傅 强.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古新世海侵湖泊的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80-385.
|
[9] |
.
海侵背景下风暴控制的滨岸—陆棚砂体研究——以塔中志留系下沥青砂岩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06, 24(4): 468-475.
|
[10] |
李增学, 王明镇, 余继峰, 韩美莲, 李江涛, 吕大炜.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地层与海侵成煤特点
. 沉积学报,
2006, (6): 834-840.
|
[11] |
李增学 王明镇 余继峰 韩美莲 李江涛 吕大炜.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地层与海侵成煤特点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34-840.
|
[12] |
袁文芳, 陈世悦, 曾昌民.
渤海湾盆地古近纪海侵问题研究进展及展望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04-612.
|
[13] |
李增学, 余继峰, 郭建斌, 韩美莲.
陆表海盆地海侵事件成煤作用机制分析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88-296,306.
|
[14] |
李增学, 魏久传, 韩美莲.
鲁西陆表海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划分与海侵过程成煤特点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62-368.
|
[15] |
周世新, 李原, 张中宁, 罗斌杰, 袁剑英, 段毅.
库车坳陷中生代海侵事件对有机质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9, 17(1): 106-111.
|
[16] |
陈世悦, 刘焕杰.
华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其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1): 63-70.
|
[17] |
李增学, 李守春, 魏久传.
鲁西煤田内陆表海含煤层序的小层序类型及煤聚积规律
. 沉积学报,
1996, 14(3): 38-46.
|
[18] |
何起祥, 业冶铮, 张明书, 李浩.
受限陆表海的海侵模式
. 沉积学报,
1991, 9(1): 1-10.
|
[19] |
赵震.
一个陆表海的潮坪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88, 6(2): 68-76.
|
[20] |
刘焕杰, 贾玉如, 龙耀珍, 王宏伟.
华北石炭纪含煤建造的陆表海堡岛体系特点及其事件沉积
. 沉积学报,
1987, 5(3): 73-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