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阳.
细粒岩天文旋回识别及在精细地层划分上的应用-以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沙四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3
|
[2] |
王辉, 王智强, 罗淦, 周伟军.
逆断层型构造坡折带对沉积相和储层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513-15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2
|
[3] |
商建霞, 张乔良, 李华, 孔令辉, 罗佼, 叶苗.
基于储层构型的渗流单元刻画方法及应用
. 沉积学报,
2021, 39(4): 1020-103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31
|
[4] |
吴浩, 刘锐娥, 纪友亮, 张春林, 陈胜, 周勇, 杜威, 张云钊, 王晔.
致密气储层孔喉分形特征及其与渗流的关系——以鄂尔多斯盆地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51-1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5
|
[5] |
马强, 张殿伟, 王贵文, 朱东亚, 张荣强, 李天义.
断层流体锶、碳、氧同位素示踪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以焦石坝背斜带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05-12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2
|
[6] |
张金友.
陆相坳陷盆地烃源岩内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高台子油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5): 991-100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8
|
[7] |
孙雨, 向尧, 马世忠, 李伟瑞, 贺子恩, 齐殿军.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曙二区大凌河油层湖底扇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探讨
. 沉积学报,
2016, 34(4): 725-73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3
|
[8] |
.
辽河西部凹陷雷家地区古近系沙四段混合沉积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2): 283-290.
|
[9] |
姜华.
南堡凹陷西南庄断层分段活动性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47-1053.
|
[10] |
操应长.
东营凹陷西部沙四上亚段滩坝砂体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及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30-237.
|
[11] |
张世广.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58-469.
|
[12] |
冯有良.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
. 沉积学报,
2009, 27(1): 57-63.
|
[13] |
刘宗堡.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3): 399-406.
|
[14] |
孟元林.
渤海湾盆地西部凹陷南段成岩相分析与优质储层预测
. 沉积学报,
2006, 24(2): 185-192.
|
[15] |
朱岳年.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欢—双地区下第三系油田水体系及地球化学场
. 沉积学报,
2000, 18(4): 567-572.
|
[16] |
付广, 陈章明, 万龙贵.
烃浓度盖层封闭天然气的有效性及其研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1): 141-151.
|
[17] |
李琳, 任作伟, 侯振文.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深层沉积特征及有利相带预测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20-126.
|
[18] |
林承焰, 侯连华, 董春梅, 刘泽容, 信荃麟, 黄金柱.
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浊积岩储层中钙质夹层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3): 72-80.
|
[19] |
黄永松, 傅家谟, 盛国英, 陈义贤, 李茂芬.
纯沥青质热解法研究辽河西部凹陷西斜坡重油序列的原油对比
. 沉积学报,
1991, 9(S1): 67-74.
|
[20] |
陈永武, 任磊夫.
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粘土矿物的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1985, 3(3): 5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