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曲希玉.
含体腔孔生物碎屑混积岩初始孔隙度恢复方法—以环渤中地区沙一二段混积岩储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05
|
[2] |
姚泾利, 石小虎, 杨伟伟, 张雷, 解丽琴, 安文宏, 王慧玲, 张仁燕.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储层特征及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583-15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34
|
[3] |
任娜娜, 韩波, 张军涛, 冯菊芳, 王晓涛, 朱爽, 马强, 田海芹, 何治亮.
海水进退、滩坪出没、云化岩溶等与碳酸盐岩储层关系研究——以上扬子地台龙王庙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190-12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8
|
[4] |
陈虹宇, 胡广, 胡文瑄, 罗婷婷, 王学寅, 刘友祥.
浙江石浦下白垩统石浦群沉积相、层序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2018, 36(2): 243-2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2
|
[5] |
谭梦琪, 刘自亮, 沈芳, 谢润成, 刘成川, 邓昆, 徐浩.
四川盆地回龙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混积岩特征及模式
. 沉积学报,
2016, 34(3): 571-58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5
|
[6] |
吴其林, 但志伟, 肖为, 曾驿, 周小康, 侯志平.
珠江口盆地H区块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4): 828-8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21
|
[7] |
.
二连盆地巴音都兰凹陷下白垩统湖相云质岩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60-567.
|
[8] |
.
库车前陆盆地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砾岩特征与构造演化关系
. 沉积学报,
2013, 31(6): 980-993.
|
[9] |
文华国.
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沟组湖相热水沉积岩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42-649.
|
[10] |
王 锋.
阿曼Daleel油田下白垩统Shuaiba组上段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 沉积学报,
2007, 25(2): 192-200.
|
[11] |
马立元.
酒泉盆地下白垩统藻纹层分布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47-153.
|
[12] |
张成, 李春柏, 楚美娟, 史淑玲.
乌尔逊凹陷下白垩统高频层序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4): 657-663.
|
[13] |
李斌, 孟自芳, 李相博, 卢红选, 郑民.
靖安油田上三叠统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74-583.
|
[14] |
岳伏生, 马龙, 李天顺.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44-649.
|
[15] |
李儒峰, 鲍志东.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1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风化成岩模式和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90-396.
|
[16] |
张廷山, 兰光志, S.Kershaw, 边立曾, 俞剑华.
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纪生物礁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74-382.
|
[17] |
李文厚.
苏红图-银根盆地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8-22.
|
[18] |
马永生, 李启明, 关德师.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五1-4碳酸盐岩微相特征与储层不均质性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22-32.
|
[19] |
何海清, 晋慧娟.
准噶尔盆地陆1井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1, 9(4): 69-77.
|
[20] |
朱莲芳.
酒西盆地碎屑岩胶结物的形成问题
. 沉积学报,
1988, 6(1): 3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