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聂万才, 张廷山, 王铭伟, 吴玟, 谭秀成.
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24, 42(3): 1047-105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8
|
[2] |
邹才能, 邱振.
中国非常规油气沉积学新进展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01
|
[3] |
黄华州, 桑树勋, 毕彩芹, 胡硕, 孙元涛, 周文兵, 张化军.
煤层群煤系多套含气系统特征及其合采效果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45-65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6
|
[4] |
朱志敏.
阜新盆地白垩系沙海组煤层气系统
. 沉积学报,
2008, 26(3): 426-434.
|
[5] |
张小军.
淮南煤田次生生物成因气的比例及资源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2): 314-318.
|
[6]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壳质组饱和烃萜类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6): 917-922.
|
[7]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壳质组饱和烃萜类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17-922.
|
[8] |
王万春 陶明信 张小军 任军虎.
李雅庄煤矿煤岩中C25、C30等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的检出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97-900.
|
[9] |
李伟, 张枝焕, 朱雷, 韩立国, 杨永才.
山西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生排烃史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37-345.
|
[10]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宋岩, 秦胜飞.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热模拟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4-728.
|
[11] |
刘焕杰, 桑树勋, 郭英海, 韦重韬.
我国含煤沉积学若干问题及展望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29-132.
|
[12] |
高波, 马玉贞, 陶明信, 马根喜.
煤层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45-349.
|
[13] |
刘全有, 刘文汇, 秦胜飞, 孟仟祥, 王万春.
煤岩及煤岩加不同介质的热模拟地球化学实验——气态和液态产物的产率以及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65-468.
|
[14] |
张建博, 陶明信.
煤层甲烷碳同位素在煤层气勘探中的地质意义——以沁水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2000, 18(4): 611-614.
|
[15] |
史基安, 王琪, 赵欣.
不同类型烃源岩气态烃的生成特征研究——来自差热—色谱联机热模拟实验方法的证据
. 沉积学报,
1999, 17(2): 301-305.
|
[16] |
王雅春, 庞雄奇, 卢双舫.
地史过程中煤岩显微组分含量的恢复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14-117.
|
[17] |
任战利, 赵重远.
鄂尔多斯盆地与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地温场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34-137.
|
[18] |
丁安娜, 连莉文, 张辉, 张中宁, 惠荣耀.
1854m~2608m气源岩中产甲烷菌的富集培养和发酵产气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3): 117-125.
|
[19] |
丁安娜, 张中宁, 惠荣耀.
煤岩显微组份和全煤热解色谱分析
. 沉积学报,
1994, 12(4): 87-94.
|
[20] |
杨振强, 陈善庆, 许俊文.
萍乐坳陷早二叠世海相海泡石矿物相转化的地质找矿意义
. 沉积学报,
1988, 6(1): 88-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