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洁, 贾连奇, 范立勇, 马占荣, 罗晓容, 秦彪, 王怡帅.
乌审旗地区盐下奥陶系流体来源及其油气成藏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36
|
[2] |
党文龙, 高岗, 刘建平, 刚文哲, 王成云, 杨尚儒, 雷宇, 张莉莉, 段延娟.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烃源岩受石炭系充填影响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79-88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33
|
[3] |
赵研, 郭佩, 鲁子野, 郑荣才, 常海亮, 王国芝, 魏研, 文华国.
准噶尔盆地下二叠统风城组硅硼钠石发育特征及其富集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66-97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0
|
[4] |
孙东, 潘建国, 胡再元, 杨丽莎, 周俊峰, 韩杰, 李闯, 房启飞.
塔里木盆地塔中Ⅲ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带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68-87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6
|
[5] |
沈卫兵, 庞雄奇, 陈践发, 王阳洋, 张科, 高兆富, 贾颖超, 陈泽亚.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08-10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1
|
[6] |
郭沫贞, 徐洋, 寿建峰, 刘占国, 韩守华.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碎屑岩次生孔隙发育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17, 35(2): 330-34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1
|
[7] |
.
川中古隆起震旦系—下寒武统温压演化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4, 32(3): 601-610.
|
[8] |
唐 勇.
准噶尔盆地腹部缓坡型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9, 27(3): 567-573.
|
[9] |
付兆辉.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09, 27(1): 26-31.
|
[10] |
曹 剑.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22-729.
|
[11] |
曹 剑.
准噶尔盆地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99-406.
|
[12] |
李平平 邹华耀 郝 芳.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顶部风化壳的发育机制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89-896.
|
[13] |
李慧莉, 邱楠生, 金之钧, 吕修祥.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与油气成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48-653.
|
[14] |
岳伏生, 马龙, 李天顺.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44-649.
|
[15] |
柳广弟, 张仲培, 张枝焕, 陈文学, 陈文礼, 李永林.
焉耆盆地三工河组储层流体包裹体形成期次分析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45-348.
|
[16] |
赵景波, 黄春长, 岳应利.
中国黄土中的风化壳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1): 90-95.
|
[17] |
刘洛夫, 赵建章, 张水昌, 方家虎, 肖中尧.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形成期次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75-479.
|
[18] |
卫延召, 冯江, 宋海明, 王多云.
陕甘宁盆地鄂托克前旗地区奥陶系风化壳的地震正演模型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734-741.
|
[19] |
华保钦, 林锡祥, 杨小梅.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负压气藏及运移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05-113.
|
[20] |
杨宝星, 李南豪, 古世祥.
松辽盆地北部深部储层的次生孔隙发育机制和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1991, 9(4): 34-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