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宿宇驰, 郭金瑞, 张辛雨, 薛军, 王大鹏, 谷宁, 李晋, 鲍志东.
波斯湾南部Fars地区晚二叠—早三叠世层序地层特征与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0
|
[2] |
汤艳玲, 李凌, 谭秀成, 李明隆, 芦飞凡, 张本健.
川西南部地区下二叠统栖霞阶层序地层特征及岩相古地理
. 沉积学报,
2024, 42(2): 575-59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43
|
[3] |
占王忠, 谭富文.
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与烃源岩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76-88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3
|
[4] |
黄献好, 孙玉琦, 王伟超, 刘炳强, 张少林, 张语涛, 邵龙义.
柴北缘西大滩地区下—中侏罗统层序—古地理及聚煤特征
. 沉积学报,
2020, 38(2): 266-28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4
|
[5] |
刘炳强, 祝铠甲, 黄献好, 陈磊, 刘达成, 邵龙义.
柴西缘阿尔金山前下侏罗统层序地层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19, 37(2): 356-37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30
|
[6] |
常嘉, 陈世悦, 鄢继华.
淄博博山地区晚古生代煤系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
. 沉积学报,
2019, 37(5): 968-9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9
|
[7] |
胡明毅.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和储层预测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145-1152.
|
[8] |
郑荣才.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和鲕滩预测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8.
|
[9] |
罗根明.
西秦岭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相分析和沉积古环境再造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32-342.
|
[10] |
何志平, 邵龙义, 康永尚, 刘永福, 罗文林, 齐雪峰.
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八道湾组聚煤作用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49-454.
|
[11] |
邵龙义, 陈家良, 李瑞军, 张鹏飞.
广西合山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层序地层分析
. 沉积学报,
2003, 21(1): 168-174.
|
[12] |
蔚远江, 孙景民, 朱庆忠, 杨兵, 申军山, 刘宪斌, 韩春明.
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初探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29-237.
|
[13] |
陈洪德, 覃建雄, 王成善, 寿建峰, 李祥辉.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09-520.
|
[14] |
邵龙义, T P Jones.
桂中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的地层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1): 84-120.
|
[15] |
郭英海, 刘焕杰, 权彪, 汪泽成, 钱凯.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
. 沉积学报,
1998, 16(3): 44-51.
|
[16] |
王永标, 徐桂荣, 林启祥.
湖南慈利晚二叠世生物礁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32-136.
|
[17] |
邵龙义, 刘红梅, 田宝霖, 张鹏飞.
上扬子地区晚二叠世沉积演化及聚煤
. 沉积学报,
1998, 16(2): 55-60,108.
|
[18] |
杨子荣, 姜剑虹.
鹤岗盆地晚侏罗世石头河子组沉积环境及幕式聚煤作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3): 55-61.
|
[19] |
邵龙义, 张鹏飞, 陈代钊, 罗忠.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早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聚煤特征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32-139.
|
[20] |
周义平, K.Burger, 汤大忠.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含煤沉积中火山灰蚀变形成的伊利石粘土岩夹矸
. 沉积学报,
1990, 8(4): 85-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