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滨, 水柏年, 于洋, 吕聪聪, 李雪丽, 上官明珠, 魏珍, 胡成业.
沿浦湾红树林沉积物有机碳埋藏特征及来源解析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126
|
[2] |
彭雲, 于谦, 万洁颖, 杜智运, 王黎, 王韫玮, 高抒.
江苏海岸中部近岸沉积物重力流输运过程
. 沉积学报,
2023, 41(6): 1755-17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91
|
[3] |
白亚之, 乔淑卿, 吴斌, 胡利民, 王楠, 范德江, 杨刚, 石学法.
泰国湾百年来有机碳埋藏记录及环境响应
. 沉积学报,
2022, 40(2): 484-49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3
|
[4] |
刘晓杰, 季银利, 向荣, 张大海, 李先国.
东海内陆架岩心中木质素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22, 40(2): 525-53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83
|
[5] |
王凤, 曾蒙秀, 朱丽东, 朱诚, 尹敬文, 杨欢.
上山遗址区沉积过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21, 39(3): 723-73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9
|
[6] |
张明宇, 常鑫, 胡利民, 毕乃双, 王厚杰, 刘喜停.
东海内陆架有机碳的源—汇过程及其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93-6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80
|
[7] |
马本俊, 秦志亮, 吴时国, 高微, 高金尉, 王吉亮, 孙金, 陈传绪.
深水斜坡类型与沉积过程及其产物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075-10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9
|
[8] |
高抒.
沉积记录研究的现代过程视角
. 沉积学报,
2017, 35(5): 918-92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5.005
|
[9] |
.
沉积、成岩过程中的地球化学过程(或循环)与记录
. 沉积学报,
2016, 34(6): 0-0.
|
[10] |
.
湘黔桂邻区板溪期与南华冰期之间的沉积转换及其地层学涵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3): 385-395.
|
[11] |
.
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在柴达木盆地中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824-833.
|
[12] |
.
盆山系统沉积学—兼论华北和塔里木地区研究实例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757-772.
|
[13] |
.
福建罗源湾潮滩沉积过程对人类活动和台风事件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639-645.
|
[14] |
.
南海北部陆架中全新世沉积记录及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56-564.
|
[15] |
杨 丹.
三门湾近五十年来富营养化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46-353.
|
[16] |
徐强.
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渐新世—中新世断阶陆架坡折沉积过程响应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06-916.
|
[17] |
朱同兴.
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侏罗纪—白垩纪盆—山转换过程中的沉积学响应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93-297.
|
[18] |
姚书春, 李世杰.
巢湖富营养化过程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04, 22(2): 343-347.
|
[19] |
李京昌, 金之钧.
塔里木盆地沉积剥蚀过程与油气关系
. 沉积学报,
1998, 16(1): 81-86.
|
[20] |
赵一阳, 王金土, 秦朝阳, 陈毓蔚, 王贤觉, 吴明清.
中国大陆架海底沉积物中的稀土元素
. 沉积学报,
1990, 8(1): 3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