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邢舟, 曹高社, 杨明慧.
禹州地区山西组和上石盒子组地层沉积时限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25
|
[2] |
张蕊, 刘磊, 虎建玲, 陈洪德, 黄道军, 王志伟, 朱淑玥, 张靖芪, 李丹, 赵菲.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晚石炭世本溪组源-汇充填过程与古地理格局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99
|
[3] |
马艺萍, 王荣华, 戴霜, 马晓军.
北祁连北大河沉积物碎屑组成及物源正演分析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525-154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86
|
[4] |
王平, 陈玺贇, 朱龙辰, 谢鸿森, 吕开来, 魏晓椿.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定量物源分析的基本原理与影响因素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599-16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99
|
[5] |
王亚东, 张涛, 袁四化, 刘晓燕.
碎屑锆石U-Pb年龄有效性初探
. 沉积学报,
2022, 40(1): 106-1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0
|
[6] |
贾浪波, 钟大康, 孙海涛, 严锐涛, 张春林, 莫午零, 邱存, 董媛, 李兵, 廖广新.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沉积物物源探讨及其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87-110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14
|
[7] |
杨梅, 洪天求, 徐锦龙, 李秀财, 罗雷.
皖南志留系唐家坞组物源分析:来自碎屑锆石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的制约
. 沉积学报,
2018, 36(1): 42-56.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07
|
[8] |
金中国, 邹林, 张力, 郑明泓, 韩英, 谷静, 谢樨, 陈兴龙, 王洪.
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
. 沉积学报,
2018, 36(5): 914-92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81
|
[9] |
郭佩, 刘池洋, 王建强, 李长志.
碎屑锆石年代学在沉积物源研究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 沉积学报,
2017, 35(1): 46-5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5
|
[10] |
王香增, 陈治军, 任来义, 刘护创, 高怡文.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H井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5): 853-86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5
|
[11] |
冯乔, 秦宇, 付锁堂, 柳益群, 周鼎武, 马达德, 王立群, 任军虎, 王晨瑜.
柴达木盆地北缘乌兰县牦牛山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86-49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7
|
[12] |
.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地区上古生界砂岩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43-653.
|
[13] |
.
渝南申基坪铝土矿矿区钪的分布规律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5): 909-918.
|
[14] |
殷科华.
黔北务正道铝土矿的成矿作用及成矿模式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52-457.
|
[15] |
陈履安.
腐殖酸在铝土矿形成中的作用的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2): 117-123.
|
[16] |
刘长龄, 覃志安.
我国铝土矿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2): 25-33.
|
[17] |
陈履安.
铝土矿形成过程中元素分异的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4): 87-95.
|
[18] |
施和生, 王冠龙, 关尹文.
豫西铝土矿沉积环境初探
. 沉积学报,
1989, 7(2): 89-98.
|
[19] |
刘长龄.
中国石炭纪铝土矿的地质特征与成因
. 沉积学报,
1988, 6(3): 1-10.
|
[20] |
杨冠群.
贵州修文铝土矿床显微结构及其堆积特征和次生富集现象
. 沉积学报,
1987, 5(1): 6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