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治军, 王文慧, 刘金丰, 白晓寅, 王小多, 李科社, 李子梁.
银额盆地哈日凹陷多类型油气藏共生特征及其成藏机理
. 沉积学报,
2022, 40(2): 557-57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36
|
[2] |
霍少川, 董桂玉, 王兵杰, 张振国, 刘金华, 刘建宁, 曹玉鹏, 冷春鹏.
金湖凹陷阜宁组二段混合沉积研究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77-18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19
|
[3] |
孟祥超, 陈能贵, 苏静, 徐洋, 王小军, 邹志文, 李亚哲, 郭华军.
砂砾岩体不同岩相油气充注期储集性能差异及成藏意义——以玛湖凹陷西斜坡区百口泉组油藏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3): 606-61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8
|
[4] |
田涛, 任战利, 吴晓青, 马国福, 张睿胜, 杨智明, 郭科.
雅布赖盆地萨尔台凹陷古地温场与油气成藏期次
. 沉积学报,
2015, 33(4): 836-84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22
|
[5] |
.
东濮凹陷白庙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期次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4): 779-786.
|
[6] |
.
贝尔凹陷油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及对油成藏的控制作用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149-1155.
|
[7] |
陈中红.
东营凹陷古近系升藿烷生物标志物参数分布及演变规律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73-183.
|
[8] |
崔军平.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88-394.
|
[9] |
刚文哲.
高邮凹陷真武油田成藏期与动态成藏过程分析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80-586.
|
[10] |
杨永才.
溱潼凹陷红庄油田凝析油的油源及成藏期
. 沉积学报,
2008, 26(3): 531-539.
|
[11] |
宋 宁.
江苏金湖凹陷古近系奇碳优势和偶碳优势共存的正构烷烃
. 沉积学报,
2007, 25(2): 307-313.
|
[12] |
史建南, 郝芳, 姜建群.
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成藏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48-553.
|
[13] |
姚合法, 林承焰, 侯建国, 董春梅, 刘玉瑞, 任丽华.
苏北盆地粘土矿物转化模式与古地温
. 沉积学报,
2004, 22(1): 29-35.
|
[14] |
姜建群, 李军, 史建南, 李明葵.
大民屯凹陷古今地温场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41-546.
|
[15] |
赵靖舟, 戴金星.
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14-319.
|
[16] |
李素梅, 曾凡刚, 庞雄奇, 金之钧, 黎茂稳, 许正龙.
金湖凹陷西斜坡油气运移分子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59-464.
|
[17] |
任战利, 刘池阳, 张小会, 吴汉宁.
酒东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4): 619-623.
|
[18] |
卢双舫, 王子文, 付晓泰, 王振平.
镜质体成烃反应动力学模型的标定及其在热史恢复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6, 14(4): 24-30.
|
[19] |
任战利, 赵重远, 张军, 于忠平.
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研究
. 沉积学报,
1994, 12(1): 56-65.
|
[20] |
周中毅, 刘德汉, 盛国英.
新疆某地区古地温地质模式与生油期推断
. 沉积学报,
1983, 1(2): 143-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