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闫伟, 刘洋, 郭玮, 周黎霞, 蔡郑红, 黄正良.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奥陶纪乌拉力克期岩相古地理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乌拉力克组海相页岩气勘探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96
|
[2] |
姚泾利, 石小虎, 杨伟伟, 张雷, 解丽琴, 安文宏, 王慧玲, 张仁燕.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二叠系太原组铝土岩系储层特征及勘探意义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583-15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34
|
[3] |
李森, 朱如凯, 崔景伟, 罗忠, 焦航, 柳涵.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细粒沉积岩特征与古环境——以铜川地区瑶页1井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3): 554-57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62
|
[4] |
李华, 何幼斌, 黄伟, 刘朱睿鸷, 张锦.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深水沉积特征及其与古环境关系——以陕西富平赵老峪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3): 483-49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1
|
[5] |
屈雪峰, 温德顺, 张龙, 崔争锋, 张瀚丹, 马静.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超低渗透油藏形成过程分析——以古峰庄-麻黄山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2): 383-39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5
|
[6] |
王越, 陈世悦, 梁绘媛, 王剑, 李天宝.
鄂尔多斯盆地保德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6, 34(4): 775-78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17
|
[7] |
姚宜同, 李士祥, 赵彦德, 陈世加, 路俊刚.
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地区长7致密油特征及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15, 33(3): 625-63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21
|
[8] |
张辉, 王怀厂, 刘新社, 赵会涛.
古湖岸线确定及其对优质储集层控制——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盒8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48-35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4
|
[9] |
.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石灰岩岩相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580-589.
|
[10] |
汪小妹.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神木地区侏罗系煤中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20-528.
|
[11] |
.
鄂尔多斯盆地长8油层组古地理环境与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086-1097.
|
[12] |
.
鄂尔多斯盆地余兴庄—子洲地区上古生界山3 2储层砂岩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031-1040.
|
[13] |
王琪, 禚喜准, 陈国俊, 史基安, 王多云.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姬源地区三叠系长4+5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5, 23(3): 397-405.
|
[14] |
李剑锋, 徐正球, 马军, 苗建宇.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生烃能力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4): 702-706.
|
[15] |
方国庆, 刘德良, 冯江.
鄂尔多斯盆地早古生代波状构造及其古地理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445-448.
|
[16] |
蒋助生, 胡国艺, 李志生, 罗霞, 张英, 李剑, 谢增业.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气源对比新探索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820-824.
|
[17] |
王震亮, 陈荷立.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古流体动力分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4): 105-108.
|
[18] |
赵孟为, Hans Ahrendt, Klaus Wem mer.
K-Ar测年法在确定沉积岩成岩时代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1-21.
|
[19] |
黄华芳, 杨占龙, 彭作林.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的古地磁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4): 161-168.
|
[20] |
任战利, 赵重远, 张军, 于忠平.
鄂尔多斯盆地古地温研究
. 沉积学报,
1994, 12(1): 56-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