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常晓琳, 侯明才, 石和.
龙门山中上泥盆统腕足动物的附生生物及其生态响应
. 沉积学报,
2023, 41(3): 673-68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03
|
[2] |
林武辉, 余锦萍, 余克服, 刘昕明, 莫珍妮, 宁秋云, 李英花, 李玉婷.
北部湾涠洲岛海域沉积物中物质来源解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3): 621-63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8
|
[3] |
陈登辉, 隋清霖, 赵晓健, 荆德龙, 滕家欣, 高永宝.
西昆仑穆呼锰矿晚石炭世含锰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77-4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7
|
[4] |
.
广西海岸带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环境演变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12, 30(2): 325-332.
|
[5] |
刘疆.
广西横县六景古近纪冲积物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1): 87-93.
|
[6] |
常洪伦 董旭明 巩恩普.
黔南晚石炭世珊瑚礁生态系统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04-912.
|
[7] |
孙宝亮.
贵州紫云扁平村石炭纪珊瑚礁剖面微相分析与沉积相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51-357.
|
[8] |
张永利.
贵州紫云石炭纪叶状藻礁:藻类繁盛的标志
. 沉积学报,
2007, 25(2): 177-182.
|
[9] |
杜远生, 彭冰霞, 韩欣.
广西北海涠洲岛晚更新世火山活动引起的地震同沉积变形构造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03-209.
|
[10] |
谢小平, 王永栋, 沈焕庭.
宁夏中卫晚石炭世沉积相分析与古环境重建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9-28.
|
[11] |
谢小平, 佟再三, 沈焕庭.
甘肃景泰红水堡晚石炭世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3, 21(3): 381-390.
|
[12] |
王永栋, 江德昕, 谢小平.
陕西秃尾河晚三叠世孢粉植物群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34-440.
|
[13] |
杨瑞东, 赵元龙, 毛家仁, 聂爱国, 陈笑媛.
贵州台江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古生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29-135.
|
[14] |
贾进华, 刘焕杰, 郭英海.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石炭世沉积体系与高频层序旋回——以呼鲁斯太剖面例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97-402.
|
[15] |
余克服, 赵焕庭, 朱袁智.
南沙群岛珊瑚礁区仙掌藻的现代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3): 20-24.
|
[16] |
王永栋, 江德昕, 杨惠秋, 孙峰.
吐鲁番拗陷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33-140.
|
[17] |
沈建伟.
广西桂林晚泥盆世弗拉斯期珊瑚礁
. 沉积学报,
1996, 14(2): 75-81.
|
[18] |
张廷山, 侯方浩, 高卫东, 兰光志.
川西北地区早志留世风暴岩及其环境与古生态意义
. 沉积学报,
1993, 11(2): 55-74.
|
[19] |
全松青, 王国忠, 吕炳全, 蒋盘良.
海南岛排浦珊瑚礁区的现代沉积体系及其演化过程
. 沉积学报,
1993, 11(4): 56-66.
|
[20] |
陈先沛, 高计元.
广西中部泥盆系的多金属-重晶石矿床和热水沉积作用
. 沉积学报,
1987, 5(3): 149-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