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春娟, 徐淑娟, 程宏岗, 代春萌, 李德勇.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沉积相类型及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24, 42(4): 1460-14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06
|
[2] |
邓孝亮, 张迎朝, 陆江, 甘军, 詹冶萍, 刘凯.
文昌B凹陷北坡珠海组潮汐沉积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313-132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07
|
[3] |
姚悦, 周江羽, 雷振宇, 刘浩冉.
西沙海槽盆地强限制性中央峡谷水道地震相与内部结构的分段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4): 787-7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48
|
[4] |
袁静, 钟剑辉, 宋明水, 张宇, 向奎, 赵永福, 俞国鼎, 李欣尧.
沾化凹陷孤岛西部斜坡带沙三段重力流沉积特征与源-汇体系
. 沉积学报,
2018, 36(3): 542-5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6
|
[5] |
.
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的沉积相研究——以涠西南凹陷涠洲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68-575.
|
[6] |
李成海, 王家豪, 柳保军, 苏奥, 徐东浩, 罗泉源, 刘姗, 牟川.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62-1170.
|
[7] |
马洪.
松北宾县—绥化地区下白垩统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4): 592-605.
|
[8] |
李磊.
尼日尔三角洲深水区层序地层及地震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3): 407-416.
|
[9] |
董艳蕾.
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古近系地震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54-563.
|
[10] |
米立军.
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早期预测
. 沉积学报,
2007, 25(1): 139-146.
|
[11] |
魏垂高, 张世奇, 姜在兴, 刘金华.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6): 798-805.
|
[12] |
魏垂高 张世奇 姜在兴 刘金华.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98-805.
|
[13] |
纪友亮, 冯建辉, 王声朗, 谈玉明, 张宏安, 王德仁.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盐岩和膏盐岩的成因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25-231.
|
[14] |
刘化清, 廖建波, 房乃珍, 林卫东, 程玉红, 王宏波, 冯明.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6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84-588.
|
[15] |
朱光有, 金强.
东营凹陷两套优质烃源岩层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06-512.
|
[16] |
宁松华, 张厚福.
古河道解释及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3): 33-36.
|
[17] |
林承焰, 侯连华, 董春梅, 刘泽容, 信荃麟, 黄金柱.
辽河西部凹陷沙三段浊积岩储层中钙质夹层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3): 72-80.
|
[18] |
王伟锋, 金强, 徐怀民, 信荃麟.
油藏描述中的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1): 94-101.
|
[19] |
张金亮, 寿建峰, 赵澂林, 袁政文.
东濮凹陷沙三段的风暴沉积
. 沉积学报,
1988, 6(1): 50-57.
|
[20] |
林畅松.
广西百色盆地百岗组的聚煤模式及其预测意义
. 沉积学报,
1987, 5(2): 113-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