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范海经, 邓虎成, 伏美燕, 刘四兵, 余翰泽, 李依林.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沉积特征及其对构造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21, 39(4): 1004-101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1
|
[2] |
李跃, 李军辉, 王子赫, 李美芳, 娄洪, 王琦, 孙海雷.
陆相断陷湖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砂体的控制——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58-8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9
|
[3] |
李跃, 蒙启安, 李军辉, 王琦, 邹越, 娄洪.
贝尔凹陷南屯组物源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18, 36(4): 756-7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50
|
[4] |
宋爽, 朱筱敏, 于福生, 葛家旺, 史亚会, 贺敬聪, 袁立忠, 刘军.
珠江口盆地长昌-鹤山凹陷古近系沉积-构造耦合关系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22-2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2
|
[5] |
韩元红, 李小燕, 王琪, 郝乐伟, 田兵, 马晓峰, 朱军, 廖朋, 吉鸿杰, 马东旭.
青海湖水动力特征对滨湖沉积体系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15, 33(1): 97-10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10
|
[6] |
崔军平.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88-394.
|
[7] |
付兆辉.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09, 27(1): 26-31.
|
[8] |
管红.
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30-736.
|
[9] |
肖〓毅.
辽河清水洼陷东营组高分辨率层序格架下沉积演化特征及有利区带预测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14-1020.
|
[10] |
赖生华.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63-670.
|
[11] |
黄传炎.
板桥凹陷断裂陡坡带沙一段层序样式和沉积体系特征及其成藏模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86-391.
|
[12] |
.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白垩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组合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81-689.
|
[13] |
刘化清, 廖建波, 房乃珍, 林卫东, 程玉红, 王宏波, 冯明.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长6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84-588.
|
[14] |
张喜林, 朱筱敏, 钟大康, 梁兵, 曹冰, 贺向阳.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第三系—上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3): 393-399.
|
[15] |
任建业, 张青林, 陆永潮.
东营凹陷弧形断裂坡折带系统及其对低位域砂体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28-635.
|
[16] |
屈红军, 李文厚, 苗建宇, 张小莉, 庞军刚.
东濮凹陷濮卫环洼带沙三段沉积体系及储层发育规律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01-606.
|
[17] |
国景星, 戴启德, 徐炜.
沾化凹陷东部长堤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68-374.
|
[18] |
贾进华, 刘焕杰, 郭英海.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晚石炭世沉积体系与高频层序旋回——以呼鲁斯太剖面例析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97-402.
|
[19] |
张慧.
大通盆地沉积体系与聚煤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39-144.
|
[20] |
王多云, 陈应泰, 徐洪生.
受周期性湖平面升降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西段干柴沟组
. 沉积学报,
1991, 9(4): 43-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