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倪和平, 毕磊, 郭玉龙, 何中发, 杨守业.
长江口沉积物化学相态分析及主泓变迁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23, 41(1): 243-25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4
|
[2] |
金秉福, 党丽丽, 孔庆祥, 王孟瑶, 岳伟, 樊水淼.
黄河和长江沉积角闪石亲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与物源辨识
. 沉积学报,
2022, 40(1): 149-1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98
|
[3] |
姜柳青, 汪卫国, 梁积伟, 戴霜, 蒋敏, 陶文星, 马晓军.
太平洋CC区西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185-11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0
|
[4] |
沈星, 褚忠信, 王玥铭, 李应坤, 苗安洋, 梁玉蕾.
北黄海西部与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岩芯敏感粒级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24-13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13
|
[5] |
李凤, 刘亚娟, 王江涛, 贺行良.
东海赤潮高发区沉积物柱状样中正构烷烃和脂肪醇的分布与来源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88-995.
|
[6] |
杨云平, 李义天, 孙昭华, 邓金运.
长江口邻近陆架表层沉积物变化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4, 32(5): 863-872.
|
[7] |
刘升发.
近2 ka以来东海内陆架泥质区高分辨率的生物硅记录及其古生产力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21-327.
|
[8] |
杨黎静.
台湾海峡西部表层沉积物磁化率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97-703.
|
[9] |
张 瑞.
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210Pb分布特征及其沉积速率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04-713.
|
[10] |
王永红.
长江河口涨落潮槽沉积物特征及其动力响应
. 沉积学报,
2009, 27(3): 511-516.
|
[11] |
刘红.
波流共同作用下潮滩剖面沉积物和地貌分异规律——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33-843.
|
[12] |
齐红艳.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pH、Eh分布及制约因素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20-827.
|
[13] |
管清玉.
末次冰期东亚季风快速波动的模式与成因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29-436.
|
[14] |
刘 红.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粒度时空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45-455.
|
[15] |
.
长江水系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及其示踪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70-578.
|
[16] |
段凌云, 王张华, 李茂田, 潘建明, 陈中原, Yishiki Saito, Yutaka kanai.
长江口沉积物210Pb分布及沉积环境解释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14-522.
|
[17] |
谢小平, 王兆印, 沈焕庭.
长江口九段沙现代潮滩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66-573.
|
[18] |
韩晓非, 张卫国, 陈满荣, 俞立中.
长江口潮滩植物对沉积物铁的地球化学循环及磁性特征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3, 21(3): 495-499.
|
[19] |
鲍根德.
太平洋北部铁锰结核富集区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1): 44-56.
|
[20] |
鲍根德.
太平洋西部深海沉积物中有机质、氮、磷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87, 5(1): 114-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