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董宏坤, 万世明, 刘喜停.
海洋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172-118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8
|
[2] |
李泯星, 屈海洲, 程曦, 杨迅, 杨东凡, 张本健, 张云峰, 李晓.
火山作用对碳酸盐岩沉积及成岩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10-82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8
|
[3] |
陈万利, 吴时国, 黄晓霞, 刘刚, 韩孝辉.
西沙群岛晚第四纪碳酸盐岩淡水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2020, 38(6): 1296-13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06
|
[4] |
文华国, 罗连超, 罗晓彤, 游雅贤, 杜磊.
陆地热泉钙华研究进展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62-118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66
|
[5] |
刘鹏.
渤南洼陷古近系早期成藏作用再认识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73-18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7
|
[6] |
强深涛, 沈平, 张健, 夏茂龙, 冯明友, 夏青松, 陶艳忠, 夏自强, 林怡.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沉积物成岩作用与孔隙流体演化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97-8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4
|
[7] |
.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含片钠铝石沉凝灰岩的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50-460.
|
[8] |
李忠.
塔里木盆地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成岩和构造—热流体作用及其有效性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69-979.
|
[9] |
高磊, 李道季, 余立华, 王延明, 孔定江.
长江口崇明东滩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剖面及其数学模拟
. 沉积学报,
2006, (5): 722-732.
|
[10] |
.
长江口崇明东滩沉积物间隙水中营养盐剖面及其数学模拟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722-732.
|
[11] |
邓长瑜, 张秀莲, 陈建文, 王贤.
黔东南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分析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88-596.
|
[12] |
姜月华, 岳文浙, 业治铮, 魏乃颐.
苏南下三叠统青龙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3, 11(1): 47-55.
|
[13] |
宋天锐.
评新科技成果《中、下杨子区海相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一书
. 沉积学报,
1992, 10(1): 46-46.
|
[14] |
王英华.
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沉积学报,
1992, 10(3): 85-95.
|
[15] |
高仁祥.
川南地区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的沉积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1, 9(3): 50-58.
|
[16] |
王益友, 张国栋, 朱静昌, 周福根.
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区沉积物的早期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1, 9(1): 54-62.
|
[17] |
史基安, 马宝林, 师育新.
新疆巴楚-柯坪地区上石炭统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90, 8(4): 59-67.
|
[18] |
沙庆安, 李菊英, 王尧.
广西涠洲岛全新世上升海滩沉积及其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1986, 4(2): 39-46.
|
[19] |
王国忠, 吕炳全.
植物与早期成岩作用——关于渗滤岩管及其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1984, 2(1): 18-28.
|
[20] |
廖士范.
关于碳酸盐岩(矿)成岩作用阶段划分、稳定同位素特征及表生阶段改造机理的讨论
. 沉积学报,
1983, 1(3): 2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