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超, 李昕, 梁天, 刘萧萧, 陈浩, 安海花.
冷泉碳酸盐工厂的提出及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2): 387-40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92
|
[2] |
臧贻萍, 王钦贤, 贾子策, 陈多福.
台湾地区古冷泉碳酸盐岩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3
|
[3] |
向坤鹏, 贺永忠, 赵磊, 安亚运, 盘应娟, 何犇, 刘奎勇.
黔西南郭家湾地区中三叠世坡段组幻龙化石埋藏环境——来自碳酸盐岩岩相与碳、氧同位素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19, 37(5): 957-9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4
|
[4] |
马强, 张殿伟, 王贵文, 朱东亚, 张荣强, 李天义.
断层流体锶、碳、氧同位素示踪评价断层垂向封闭性——以焦石坝背斜带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05-12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2
|
[5] |
李文宝, 王汝建, 万随.
沉积过程中有机碳及Globigerinoides ruber氧、碳同位素变化特征——以南海南部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30-73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7
|
[6] |
付锁堂, 王震亮, 张永庶, 王爱国, 孔红喜, 范昌育.
柴北缘西段鄂博梁构造带储层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来自碳、氧同位素的约束
. 沉积学报,
2015, 33(5): 991-99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15
|
[7] |
程红光, 李心清, 黄思静, 王兵, 程建中.
腕足壳体与碳酸盐岩全岩中碳、氧、锶同位素差异
. 沉积学报,
2015, 33(1): 60-6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06
|
[8] |
.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石灰岩岩相及碳、氧稳定同位素特征
. 沉积学报,
2013, 31(04): 580-589.
|
[9] |
陈 梅.
C、O同位素在川东北碳酸盐岩储层研究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17-225.
|
[10] |
管红香.
墨西哥湾GC238区冷泉碳酸盐岩的微结构与石化微生物特征
. 沉积学报,
2008, 26(1): 61-69.
|
[11] |
曹 剑.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22-729.
|
[12] |
刘春莲, Franz T Fürsich, 白雁, 杨小强, 李国强.
三水盆地古近系湖相沉积岩的氧、碳同位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1): 36-40.
|
[13] |
陈多福, 陈先沛, 陈光谦.
冷泉流体沉积碳酸盐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2, 20(1): 34-40.
|
[14] |
邵龙义, T P Jones.
桂中晚二叠世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的地层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1): 84-120.
|
[15] |
刘传联.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组分及其古湖泊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09-114.
|
[16] |
赵震.
从氧、碳同位素组成看蓟县元古宙碳酸盐岩特征
. 沉积学报,
1995, 13(3): 46-53.
|
[17] |
钱建兴.
南中国海8KL岩芯氧同位素第6期以来的氧、碳稳定同位素记录与堆积速率研究
. 沉积学报,
1994, 12(3): 21-28.
|
[18] |
陈荣坤.
稳定氧碳同位素在碳酸盐岩成岩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1-21.
|
[19] |
张秀莲.
碳酸盐岩中氧、碳稳定同位素与古盐度、古水温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85, 3(4): 17-30.
|
[20] |
廖士范.
关于碳酸盐岩(矿)成岩作用阶段划分、稳定同位素特征及表生阶段改造机理的讨论
. 沉积学报,
1983, 1(3): 2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