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贺华瑞, 栾锡武, 龚梁轩, 叶传红, 闫恒.
南昆嵩凹陷中新世以来三角洲地震响应与沉积充填演化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568-158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4
|
[2] |
沈迪, 郭进京, 于美娜, 宫恩麟, 常西玲, 常璐璐.
西秦岭北缘上新统木梯寺砾岩成因
. 沉积学报,
2023, 41(2): 409-4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89
|
[3] |
吴劲宣, 夏国清, 陈云, 徐为鹏, 伊海生.
西藏伦坡拉盆地渐新世——中新世之交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265-127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32
|
[4] |
.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库孜贡苏剖面晚白垩世—早中新世沉积物岩石磁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5): 919-927.
|
[5] |
.
南海北部白云凹陷早中新世东部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3): 461-468.
|
[6] |
徐强.
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渐新世—中新世断阶陆架坡折沉积过程响应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06-916.
|
[7] |
颜照坤.
龙门山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沉积通量与造山带的隆升和剥蚀
. 沉积学报,
2010, 28(1): 91-101.
|
[8] |
伊海生.
西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世—中新世湖相碳酸盐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正铕异常成因初探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10.
|
[9] |
解三平, 孙柏年, 阎德飞, 丛培允, 肖良, 韦利杰.
滇西新近纪植物气孔、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6): 883-888.
|
[10] |
解三平 孙柏年 阎德飞 丛培允 肖 良 韦利杰.
滇西新近纪植物气孔、碳同位素组成与古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83-888.
|
[11]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6): 775-782.
|
[12] |
朱迎堂 方小敏 高军平 伊海生 王世锋 张伟林.
青藏高原南部乌郁盆地渐新世—上新世地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75-782.
|
[13]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伊海生, 郑洪波, 赵西西, 李亚林.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0-217.
|
[14] |
李忠, 王清晨, 王道轩, 林伟.
晚新生代天山隆升与库车坳陷构造转换的沉积约束
. 沉积学报,
2003, 21(1): 38-45.
|
[15] |
郑洪波, Kutherine Butcher, Chris Powell.
新疆叶城晚新生代山前盆地演化与青藏高原北缘的隆升——Ⅱ沉积相与沉积盆地演化
. 沉积学报,
2003, 21(1): 46-51.
|
[16] |
宋春晖, 孙淑荣, 方小敏, 孙东.
酒西盆地晚新生代沉积物重矿物分析与高原北部隆升
. 沉积学报,
2002, 20(4): 552-559.
|
[17] |
宋春晖, 方小敏, 高军平, 孙东, 范马洁.
青藏高原东北部贵德盆地新生代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
. 沉积学报,
2001, 19(4): 493-500.
|
[18] |
苗晓东, 孙有斌, 鹿化煜.
黄土高原晚上新世红粘土粒度的空间变化
. 沉积学报,
2001, 19(2): 182-185.
|
[19] |
王国芝, 王成善, 曾允孚, 赵锡奎.
滇西高原的隆升与莺歌海盆地的沉积响应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34-240.
|
[20] |
邵龙义, 张鹏飞, 陈代钊, 罗忠.
滇东黔西晚二叠世早期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聚煤特征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32-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