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耿锋, 杨瑞召, 唐雨, 沙旭光, 孙尧斌, 王振宇, 张云峰.
低能环境下核形石组构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24, 42(1): 84-9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9
|
[2] |
刘棠煊, 陈雷, 白森, 张金武, 乔崇, 程辉, 谭秀成, 秦何星.
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弹性特征的影响——以川南自贡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23,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87
|
[3] |
张云峰, 唐雨, 唐洪明, 孙尧斌, 屈海洲, 王振宇, 刘冬玺.
川西北杨坝剖面埃迪卡拉系灯影组核形石组构特征
. 沉积学报,
2022, 40(5): 1302-13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46
|
[4] |
刘振, 马志鑫, 刘伟, 凌云.
重庆秀山小茶园地区南华纪大塘坡组沉积环境与锰矿产出规律
. 沉积学报,
2021, 39(3): 515-52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9
|
[5] |
丁江辉, 张金川, 石刚, 申宝剑, 唐玄, 杨振恒, 李兴起, 李楚雄.
宣城地区龙潭组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
. 沉积学报,
2021, 39(2): 324-34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56
|
[6] |
郭芪恒, 金振奎, 安益辰, 朱小二.
北京下苇甸地区张夏组沉积环境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19, 37(1): 40-5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10
|
[7] |
唐玄, 刘树根, 宋金民, 李智武, 余永强, 龙翼, 昝博文, 赵聪.
四川盆地东北缘灯影组核形石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2): 232-24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90
|
[8] |
宋慧波, 王芳, 胡斌.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126-113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6
|
[9] |
曲希玉, 刘珍, 高媛, 陈修, 于强.
绿泥石包壳对碎屑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及其形成环境——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86-79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7
|
[10] |
刘群, 袁选俊, 林森虎, 王岚, 郭浩, 潘松圻, 姚泾利.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湖相黏土岩分类和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16-1025.
|
[11] |
.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中的核形石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10-417.
|
[12] |
.
鲁西寒武系第三统张夏组凝块石特征及其形成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94-502.
|
[13] |
.
山东省平邑盆地古近系湖相核形石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2): 259-268.
|
[14] |
田云涛.
桂西南柳桥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层状硅质岩成因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71-677.
|
[15] |
南凌, 崔之久.
甘肃武都古崩滑堆积体的沉积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51-356.
|
[16] |
张云翔, 陈丹玲, 薛祥煦.
陕西北部三趾马红粘土的形成环境
. 沉积学报,
1998, 16(4): 50-54.
|
[17] |
岳文浙, 业治铮, 姜月华.
江苏晚白垩世赤山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7.
|
[18] |
吉磊.
西藏岗巴地区始新统遮普惹组的沉积微相和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88-95.
|
[19] |
雒昆利, 邓宝.
陕南志留系五峡河组地层的沉积环境与笔石生活和保存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2, 10(2): 79-87.
|
[20] |
朱莲芳,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2): 5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