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集, 王峰, 戚林河, 王斌, 赵剑, 吴静仪, 肖云宵, 徐明慧, 黎乾.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本溪组砂体成因类型及发育模式
. 沉积学报,
2023, 41(5): 1380-13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33
|
[2] |
王昕, 魏思源, 吕奇奇, 代榕, 呼焕, 毕宇航, 张丽雯, 梁岩, 张建坤.
基于物理模拟的三角洲前缘横向砂坝发育过程及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18-82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50
|
[3] |
李相博, 刘化清, 邓秀芹, 王雅婷, 龙礼文, 魏立花, 郝斌.
干旱环境河流扇概念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满盆砂”成因新解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208-122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77
|
[4] |
胡鹏, 于兴河, 陈宏亮, 赵晨帆, 周进松, 韩小琴, 李亚龙.
障壁坝砂体储层特征与成岩孔隙定量演化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本溪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2): 390-40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21
|
[5] |
潘星, 王海红, 王震亮, 刘一仓, 高徐辉, 王联国, 肖胜东.
三角洲平原砂岩差异成岩及其对储层分类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殷家城地区延安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31-104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2
|
[6] |
李小平, 柳保军, 丁琳, 郝建光, 龚文.
海相三角洲沉积单元划分及其对勘探砂体对比的意义——基于现代珠江三角洲沉积水动力综合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3): 555-5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3
|
[7] |
.
深水块状砂岩碎屑流成因的直接证据:“泥包砾”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研究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11-622.
|
[8] |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古盐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59-165.
|
[9] |
付锁堂.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81-1089.
|
[10] |
李元昊.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震积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72-779.
|
[11] |
叶黎明.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海相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8, 26(2): 202-210.
|
[12] |
罗 忠.
层序界面对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露头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03-914.
|
[13] |
曹 剑.
准噶尔盆地油气沿不整合运移的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99-406.
|
[14] |
.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砂体输导层输导天然气效率评价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763-768.
|
[15] |
焦养泉, 陈安平, 王敏芳, 吴立群, 原海涛, 杨琴, 张承泽, 徐志诚.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底部砂体成因分析——砂岩型铀矿床预测的空间定位基础
. 沉积学报,
2005, 23(3): 371-379.
|
[16] |
王居峰.
东营三角洲—浊积扇高频层序叠加样式与岩性圈闭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03-309.
|
[17] |
王峰, 王多云, 高明书, 姚永朝, 王志坤, 李树同, 秦红.
陕甘宁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三角洲前缘的微相组合及特征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8-224.
|
[18] |
郑荣才, 尹世民, 彭军.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69-375.
|
[19] |
欧成华, 陈景山.
大芦家地区渐新统东二1亚段三角洲前缘砂体微相及储集性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4): 84-90.
|
[20] |
黄操明, 周安朝, 王丽清.
试论含煤盆地构造的继承性及砂体对煤灰分的控制
. 沉积学报,
1995, 13(1): 102-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