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梦茹, 唐友军, 杨易卓, 于瑾.
江陵凹陷古近系新沟嘴组下段原油芳烃馏分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 沉积学报,
2024, 42(1): 266-28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26
|
[2] |
朱志立, 李美俊, 李佳阳, 祁灵, 刘晓强, 韩秋雅, 路清华, 马媛媛, 冷筠滢.
沉积有机质中苯基菲成熟度参数及其化学机理
. 沉积学报,
2023, 41(2): 601-6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07
|
[3] |
王志勇.
东疆地区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84-191.
|
[4] |
陈祖林.
煤和泥岩不同温度条件下非烃中咔唑类化合物的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87-592.
|
[5] |
张刚庆.
板桥凹陷原油芳烃组成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2): 367-371.
|
[6] |
何国源.
柴达木盆地南翼山油田的油气充注成藏途径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69-776.
|
[7] |
陈致林.
利用双金刚烷指标研究济阳坳陷凝析油的成熟度和类型
. 沉积学报,
2008, 26(4): 705-708.
|
[8] |
曹 剑.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方解石脉的碳、氧、锶同位素组成与含油气流体运移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22-729.
|
[9] |
赵东升.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新近系油源成熟度
. 沉积学报,
2007, 25(2): 319-324.
|
[10] |
方伟, 张居和, 冯子辉, 黄春艳.
油藏地球化学测试技术在大庆油田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118-123.
|
[11] |
张中宁, 陈国俊, 薛莲花, 王琪.
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地区湖相原油咔唑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60-164.
|
[12] |
傅宁, 李友川.
估算天然气成熟度的新指标——金刚烷指标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45-149.
|
[13] |
李素梅, 王铁冠, 张爱云, 郭绍辉, 张水昌.
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2): 312-317.
|
[14] |
朱扬明, 张春明, 张敏, 梅博文, 金迪威, 肖乾华.
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对重排甾烷形成的作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4): 103-108.
|
[15] |
王万春, 徐永昌, Manfred Schidlowski, Eckhard Faber, Wolfgang Stahl.
不同沉积环境及成熟度干酪根的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32-137.
|
[16] |
李延钧, 陈又才, 杨远聪, 朱江, 张茂林, 梅海燕, 于志海, 杨池银, 廖前进.
板桥凹陷古流体势与油气运移聚集史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4): 94-101.
|
[17] |
肖贤明, 吴治君, 刘德汉, 申家贵, 贾蓉芬, 赵林.
早古生代海相烃源岩成熟度的有机岩石学评价方法
. 沉积学报,
1995, 13(2): 112-119.
|
[18] |
华保钦.
构造应力场、地震泵和油气运移
. 沉积学报,
1995, 13(2): 77-85.
|
[19] |
妥进才, 邵宏舜, 黄杏珍.
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盐湖现代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18-123.
|
[20] |
王铮.
干酪根的赋存状态与成熟度的关系
. 沉积学报,
1990, 8(4): 124-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