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付广, 于桐.
断裂附近源断砂空间配置油气运聚有利部位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2023, 41(1): 270-27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71
|
[2] |
李跃, 李军辉, 王子赫, 李美芳, 娄洪, 王琦, 孙海雷.
陆相断陷湖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砂体的控制——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58-8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9
|
[3] |
李跃, 蒙启安, 李军辉, 王琦, 邹越, 娄洪.
贝尔凹陷南屯组物源特征及其对沉积体系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18, 36(4): 756-7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50
|
[4] |
.
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格架下砂体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2014, 32(2): 334-342.
|
[5] |
.
珠江口盆地番禺天然气区东南缘坡折带韩江组中段沉积层序与岩性地层圈闭研究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081-1087.
|
[6] |
.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含片钠铝石沉凝灰岩的成岩作用
. 沉积学报,
2013, 31(3): 450-460.
|
[7] |
.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源岩油储集空间特征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115-1122.
|
[8] |
.
马朗凹陷断裂—烃源岩空间配置关系与石油垂向运移特征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140-1148.
|
[9] |
沈武显.
松南长岭地区沉积层序演化与成藏要素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77-285.
|
[10] |
崔军平.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88-394.
|
[11] |
郭显令.
烃源岩生排烃动力学研究〗——以惠民凹陷临南洼陷沙河街组烃源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09, 27(4): 723-731.
|
[12] |
李军辉.
贝尔凹陷贝西斜坡南屯组层序特征及其油气成藏模式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2): 306-311.
|
[13] |
王化爱.
蒙古南贝尔凹陷白垩纪地震作用的证据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75-981.
|
[14] |
杨永才.
溱潼凹陷红庄油田凝析油的油源及成藏期
. 沉积学报,
2008, 26(3): 531-539.
|
[15] |
程克明.
酒西坳陷青西凹陷窟窿山、柳沟庄油藏应属“源岩裂缝油藏”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61-466.
|
[16] |
史建南, 郝芳, 姜建群.
大民屯凹陷高蜡油成藏机理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3): 548-553.
|
[17] |
王居峰.
东营三角洲—浊积扇高频层序叠加样式与岩性圈闭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03-309.
|
[18] |
姜建群, 李军, 史建南, 李明葵.
大民屯凹陷古今地温场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3): 541-546.
|
[19] |
金振奎, 陈祥, 明海慧, 周新科, 邹元荣, 张响响.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成岩作用研究及其在成岩圈闭预测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14-620.
|
[20] |
朱国华.
陕北延长组成岩圈闭油藏的形成及其重要意义
. 沉积学报,
1988, 6(4): 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