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邱红, 邹立, 张民生, 朱超祁, 贾永刚.
南海北部油气缓释环境沉积物脂类化合物组成特征
. 沉积学报,
2019, 37(2): 416-42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37
|
[2] |
付广, 李世朝, 杨德相.
断裂输导油气运移形式分布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2017, 35(3): 592-59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6
|
[3] |
.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含油性特征与评价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66-173.
|
[4] |
.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源岩油储集空间特征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115-1122.
|
[5] |
潘树新.
论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及源外找油思想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99-604.
|
[6] |
付广.
断裂静止期有无输导油气能力的判别方法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50-856.
|
[7] |
段毅.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延9油层组油气运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2): 349-354.
|
[8] |
.
长江水系沉积物碎屑矿物组成及其示踪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70-578.
|
[9] |
李林强, 林壬子.
利用芳烃化合物研究东濮凹陷西斜坡地区原油成熟度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61-366.
|
[10] |
高抒.
海洋沉积物动力学的示踪物方法
. 沉积学报,
2003, 21(1): 61-65.
|
[11] |
李素梅, 曾凡刚, 庞雄奇, 金之钧, 黎茂稳, 许正龙.
金湖凹陷西斜坡油气运移分子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1, 19(3): 459-464.
|
[12] |
张敏, 龙长河, 张俊, 张春明, 胡伯良.
塔北地区三叠系油藏原油中性含氮化合物和烷基苯酚的运移分馏作用
. 沉积学报,
2001, 19(1): 150-155.
|
[13] |
曾溅辉.
台北凹陷地下水动力特征及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00, 18(2): 273-278,289.
|
[14] |
夏燕青, 孟仟祥, 王红勇, 王春江, 杜丽.
芴系列化合物的成因
. 沉积学报,
1999, 17(4): 655-658.
|
[15] |
张同伟, 王先彬, 陈践发, 王雅丽.
天然气运移的气体组分的地球化学示踪
. 沉积学报,
1999, 17(4): 627-632.
|
[16] |
刘洛夫.
塔里木盆地群4井原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84-187.
|
[17] |
李延钧, 陈又才, 杨远聪, 朱江, 张茂林, 梅海燕, 于志海, 杨池银, 廖前进.
板桥凹陷古流体势与油气运移聚集史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4): 94-101.
|
[18] |
华保钦.
构造应力场、地震泵和油气运移
. 沉积学报,
1995, 13(2): 77-85.
|
[19] |
张同伟, 陈践发, 王先彬, 邵波, 李春园.
天然气运移的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 沉积学报,
1995, 13(2): 70-76.
|
[20] |
张建林, 陶一川, 王昌桂.
酒西盆地水动力学特征与油气运移聚集
. 沉积学报,
1992, 10(2): 109-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