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福康, 吴胜和, 陶叶, 陈亚坤, 黎飞凡, 王武荣, 李伟, 徐振华.
季节性湖平面变化下浅水三角洲指状砂坝沉积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91
|
[2] |
张佩, 钱其豪, 姜明忠, 陈续琴, 王爱明, 柴新, 宋祖勇, 冯文杰.
干旱湖盆边缘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23, 41(3): 839-85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35
|
[3] |
袁丙龙, 张辉, 叶青, 张连枝, 陈之贺, 晁彩霞, 董德喜, 郇金来.
基于三角洲复合砂体构型的流动单元划分及剩余油分布模式
. 沉积学报,
2021, 39(5): 1253-126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05
|
[4] |
朱世发, 崔航, 陈嘉豪, 骆高俊, 王文禹, 杨祎, 施翌.
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储层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1, 39(1): 126-1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15
|
[5] |
李彦泽, 王志坤, 商琳, 王雨佳.
小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等时格架划分方案——以南堡4‐3区东二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79-108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17
|
[6] |
李维, 朱筱敏, 陈刚, 马英俊.
基于等时界面识别的浅水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研究——以高邮凹陷黄珏地区古近系垛一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10-119.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3
|
[7] |
孙靖, 薛晶晶, 吴海生, 吴爱成, 宋明星, 贾开富.
远源、细粒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与演化——以准噶尔盆地腹部莫索湾地区八道湾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29-13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12
|
[8] |
孙雨, 赵丹, 于利民, 王继平, 闫百泉, 马世忠.
浅水湖盆河控三角洲前缘砂体分布特征与沉积模式探讨——以松辽盆地北部永乐地区葡萄花油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39-44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2
|
[9] |
赵俊峰, 屈红军, 林晋炎, 刘祥, 杨扬, 林川.
湖泊三角洲沉积露头精细解剖——以鄂尔多斯盆地裴庄剖面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026-1034.
|
[10] |
.
凹陷向斜区岩性类油藏油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以松辽盆地升西—徐家围子向斜葡萄花油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76-783.
|
[11] |
.
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青山口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地震沉积学响应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889-897.
|
[12] |
.
松辽盆地新立—新北地区嫩江组三段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半定量解剖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11-521.
|
[13] |
胡忠贵.
潜江凹陷马王庙地区新沟咀组下段重要层段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12-723.
|
[14] |
张昌民.
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10, 28(5): 933-944.
|
[15] |
韩永林.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6): 1057-1067.
|
[16] |
朱伟林.
渤海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大型油气田勘探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75-582.
|
[17] |
吕晓光, 李长山, 蔡希源, 李伯虎, 赵翰卿.
松辽大型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前缘相储层结构模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72-577.
|
[18] |
楼章华, 卢庆梅, 蔡希源, 董百万, 张立庆.
湖平面升降对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态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8, 16(4): 27-31.
|
[19] |
王俊玲, 叶连俊, 李伯虎, 陈琪英.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榆树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1997, 15(1): 37-42.
|
[20] |
蔺毓秀.
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水进三角洲沉积和嫩一段浊流沉积
. 沉积学报,
1986, 4(2): 10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