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静, 张宇翔.
浅埋藏多期碳酸盐胶结成因分析及地质意义——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东翼新近系沙湾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92
|
[2] |
宋晨冉, 王伟.
湖北宜昌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下部重晶石结核的岩石矿物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35
|
[3] |
金鑫, 宋金民, 刘树根, 孙玮, 丁一, 邓双林, 许智雄, 徐宏远, 李立基, 李章畅, 郎悦竹, 冯梦媛, 谢国梁.
西昌盆地新基姑地区大箐组风暴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08-91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34
|
[4] |
张懿, 陈龙, 李建, 王东歌, 吴庆铭, 韦轶, 史强, 旷红伟, 柳永清, 廖志伟.
渝东北陡山沱组碳酸锰微生物岩沉积环境初探
. 沉积学报,
2021, 39(6): 1387-14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066
|
[5] |
蔡全升, 陈孝红, 周鹏, 危凯, 李炎桂.
峡东地区震旦纪最早期风暴沉积记录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1): 182-1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3
|
[6] |
赵聪, 刘树根, 宋金民, 唐玄, 赖冬.
川西汉旺地区雷口坡组四段风暴岩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1): 94-10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40
|
[7] |
刘鹏.
渤南洼陷古近系早期成藏作用再认识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73-18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7
|
[8] |
王鹏万, 斯春松, 张润合, 李娴静, 马立桥, 黄羚, 徐云俊, 鲁慧丽.
滇黔北坳陷寒武系碳酸盐岩古海洋环境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5): 811-81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1
|
[9] |
刘磊, 陈洪德, 徐长贵, 钟怡江, 吴奎.
辽东湾古近系震积岩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5): 919-93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8
|
[10] |
.
冀中坳陷晋县凹陷古近系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34-642.
|
[11] |
.
滇西保山金鸡地区三叠系上统大水塘组震积岩的发现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2, 30(3): 490-500.
|
[12] |
杨剑萍.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新近系与地震沉积有关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67-974.
|
[13] |
傅强.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2): 186-192.
|
[14] |
李元昊.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震积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72-779.
|
[15] |
夏青松.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2): 246-252.
|
[16] |
魏垂高, 张世奇, 姜在兴, 刘金华.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6): 798-805.
|
[17] |
魏垂高 张世奇 姜在兴 刘金华.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98-805.
|
[18] |
袁静.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纪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1): 41-46.
|
[19] |
杨剑萍, 王辉, 陈世悦, 袁静, 鄢继华, 赵卫卫.
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81-287.
|
[20] |
吴贤涛, 尹国勋.
四川峨眉晚侏罗世湖泊沉积中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2, 10(1): 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