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热依扎·沙依热阿特汗, 姚宗全, 张源智, 郑彬, 张士超, 刘少鹏.
基于米氏旋回理论的高频层序识别与划分—以南八仙油气田下油砂山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20
|
[2] |
赵军, 赵凯, 张金宇.
基于米氏旋回的三角洲前缘油层对比研究
. 沉积学报,
2022, 40(3): 801-81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37
|
[3] |
宋翠玉, 吕大炜.
米兰科维奇旋回时间序列分析法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22, 40(2): 380-3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129
|
[4] |
杨雨, 付文钊, 余继峰, 宁振国, 崔建军, 李卿, 禚喜准, 陈建平.
胶莱盆地K/Pg界线下陆相红层的旋回地层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21, 39(4): 942-95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46
|
[5] |
石巨业, 金之钧, 刘全有, 黄振凯.
基于米兰科维奇理论的高精度旋回识别与划分——以南图尔盖盆地Ary301井中侏罗统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3): 436-44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02
|
[6] |
尹青, 伊海生, 周凯.
桂西南地区三叠系沉积型锰矿床成因研究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144-115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06
|
[7] |
赖锦, 王贵文, 柴毓, 冉冶, 郑新华, 信毅, 周磊, 吴庆宽.
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成岩层序地层特征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94-40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9
|
[8] |
.
长江水下三角洲向南延伸泥质带浅地层结构及沉积物特征初探——以朱家尖岛以东海域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2): 296-305.
|
[9] |
.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
. 沉积学报,
2014, 32(1): 44-60.
|
[10] |
刘新颖.
印尼Sunda盆地裂陷期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80-288.
|
[11] |
郭彦如 刘化清 李相博 完颜容 郑希民.
大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格架的研究方法体系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8, 26(3): 384-391.
|
[12] |
.
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速率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41-649.
|
[13] |
杨玉峰, 王占国, 张维琴.
松辽盆地湖相泥岩地层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层序分析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40-344.
|
[14] |
操应长, 姜在兴, 夏斌, 杨伟利, 张家震.
声波时差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界面的方法、原理及实例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18-323.
|
[15] |
彭军, 郑荣才, 陈景山.
百色盆地那读组层序分析与生储盖组合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06-111.
|
[16] |
张建平, 李明路.
遗迹学研究现状及其在层序地层学中的应用潜力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89-394.
|
[17] |
邓寅生, 张鸿升, 许建国, 葛云.
利用灰色聚类判定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56-160.
|
[18] |
王慧中, 盛蔚, 舒小辛, 刘青春, 司志华, 李云新.
东营凹陷牛38井沙三中上段红灰韵律层中的环境信息
. 沉积学报,
1996, 14(1): 47-58.
|
[19] |
苏德辰, 梅幂相.
试论沉积学原理在地层学中应用的几个问题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33-37.
|
[20] |
刘国臣, 金之钧, 李京昌.
沉积盆地沉积-剥蚀过程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盆地波动分析应用之一
. 沉积学报,
1995, 13(3): 2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