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文斌, 陈留勤, 丁婷, 李文灏, 王宇佳.
广丰盆地晚白垩世周田组红层沉积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3): 485-49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4
|
[2] |
陈登辉, 隋清霖, 赵晓健, 荆德龙, 滕家欣, 高永宝.
西昆仑穆呼锰矿晚石炭世含锰碳酸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9, 37(3): 477-49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7
|
[3] |
王振, 邱思静, 陈一凡, 程璐, 吕红华, 郑祥民.
新疆柴窝堡盆地南缘晚新生代陆源沉积物岩石磁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3): 516-52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0
|
[4] |
.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恰地区晚白垩世—渐新世微相分析及沉积演化
. 沉积学报,
2012, 30(3): 501-510.
|
[5] |
景山.
辽西建昌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沉积环境分析及盆地演化初探
. 沉积学报,
2009, 27(4): 583-591.
|
[6] |
张廷山.
泸州古隆起对贵州赤水地区早、中三叠世沉积环境和相带展布的控制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83-592.
|
[7] |
赵军.
东秦岭地区黄土堆积的岩石磁学特征及磁化率增强机制探索
. 沉积学报,
2008, 26(6): 1052-1062.
|
[8] |
罗根明.
西秦岭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相分析和沉积古环境再造
. 沉积学报,
2007, 25(3): 332-342.
|
[9]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伊海生, 郑洪波, 赵西西, 李亚林.
青藏高原沱沱河盆地渐新—中新世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5, 23(2): 210-217.
|
[10] |
谢小平, 王永栋, 沈焕庭.
宁夏中卫晚石炭世沉积相分析与古环境重建
. 沉积学报,
2004, 22(1): 19-28.
|
[11] |
刘志飞, 王成善, 金玮.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爬升沙纹层理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60-565.
|
[12] |
谢小平, 佟再三, 沈焕庭.
甘肃景泰红水堡晚石炭世沉积环境与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03, 21(3): 381-390.
|
[13] |
薛春汀.
关于江苏建湖庆丰剖面全新世沉积环境与海面变化关系的讨论
. 沉积学报,
2002, 20(1): 174-177.
|
[14] |
刘志飞, 王成善.
可可西里盆地早渐新世雅西措群沉积环境分析及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55-361.
|
[15] |
杨逢清, 熊伟.
四川省壤塘县金木达晚三叠世深水沉积中的遗迹化石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1): 73-79.
|
[16] |
刘秉理, 朱忠德, 肖传桃, 胡明毅.
鄂西地区早奥陶世分乡期生物群落演化与沉积环境变迁
. 沉积学报,
1997, 15(4): 97-102.
|
[17] |
岳文浙, 业治铮, 姜月华.
江苏晚白垩世赤山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7.
|
[18] |
朱莲芳,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2): 55-62.
|
[19] |
张光前, 刘承祚.
沉积环境的定量化研究——以我国南方晚震旦世含磷建造为例
. 沉积学报,
1988, 6(4): 81-92.
|
[20] |
李书舜, 刘大成.
四川地区晚二叠世沉积环境与生物礁
. 沉积学报,
1988, 6(3): 112-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