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牧, 季长军, 黄元耕, 丁一, 陈荣庆, 陈明思, 杨钹, 陈代钊.
羌塘盆地索瓦组碳酸盐岩红层成因和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812-8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3.062
|
[2] |
代雅然, 陈建书, 张嘉玮, 李海波, 刘纬鹏, 王坤.
碎屑锆石U-Pb定年地层划分对比应用探讨——以新元古界梵净山群“淘金河组”为例【“华南古大陆演化及其资源环境效应”专辑】
. 沉积学报,
2024, (): -.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62
|
[3] |
方琳浩, 彭博, 邓胜徽, 卢远征, 张新智, 邱若原, 彭佳里, 张小宇, 鲜本忠, 师生宝.
塔里木盆地库车河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地层学及三叠系—侏罗系界线
. 沉积学报,
2022, 40(6): 1635-164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123
|
[4] |
朱志才, 翟庆国, 胡培远, 唐跃, 王海涛, 王伟, 吴昊, 黄智强.
拉萨—羌塘地体碰撞时限:来自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多尼组沉积的约束
. 沉积学报,
2020, 38(4): 712-72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1
|
[5] |
占王忠, 谭富文.
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与烃源岩
. 沉积学报,
2020, 38(4): 876-88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93
|
[6] |
陈文彬, 付修根, 谭富文, 曾胜强, 冯兴雷, 宋春彦, 王东.
羌塘盆地二叠系白云岩油苗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3): 611-62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18
|
[7] |
闫志明, 邵龙义, 王帅, David Large, 汪浩, 孙钦平.
早白垩世泥炭地净初级生产力及其控制因素——来自二连盆地吉尔嘎郎图凹陷6号煤的证据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068-107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06
|
[8] |
孙伟, 陈明, 何江林, 曹竣锋, 王东.
西藏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索瓦组锶同位素组成与演化
. 沉积学报,
2015, 33(2): 265-27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06
|
[9] |
.
羌塘盆地隆鄂尼地区油苗芳烃分布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2): 391-398.
|
[10] |
王建强.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下白垩统宜君组砾岩砾组分析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2): 226-234.
|
[11] |
陈文彬.
羌塘盆地那底岗日地区布曲组碳酸盐岩烃源岩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3): 529-536.
|
[12] |
景山.
辽西建昌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沉积环境分析及盆地演化初探
. 沉积学报,
2009, 27(4): 583-591.
|
[13] |
张英利.
滦平盆地上白垩统九佛堂组中的熔积岩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1): 105-110.
|
[14] |
.
吉林松江盆地早白垩世大拉子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08, 26(1): 61-69.
|
[15] |
王 剑.
藏北北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古风化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7, 25(4): 487-494.
|
[16] |
蔚远江, 孙景民, 朱庆忠, 杨兵, 申军山, 刘宪斌, 韩春明.
羌塘盆地查郎拉地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初探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29-237.
|
[17] |
李勇, 王成善, 伊海生, 石和, 林金辉, 朱利东, 李祥辉.
青藏高原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羌塘复合型前陆盆地充填模式
. 沉积学报,
2001, 19(1): 20-27.
|
[18] |
吉利明.
甘肃民和盆地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的古气候环境和地理分区位置
. 沉积学报,
1994, 12(2): 133-142.
|
[19] |
叶良苗, 裘亦楠.
河流相古土壤及其在河流沉积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1, 9(2): 63-70.
|
[20] |
姚金福, 朱莲芳.
酒西盆地石北地区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1989, 7(4): 105-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