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符印, 王作栋, 张婷, 王文军, 李晓斌, 王志勇.
烃源岩中类胡萝卜烷系列化合物的检出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4, 42(3): 1092-110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4.013
|
[2] |
肖洪, 李美俊, 王铁冠, 冷筠滢.
中元古界沉积物中典型分子标志化合物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2, 40(2): 547-5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1.145
|
[3] |
陈治军, 王志伟, 张少清, 高怡文, 韩长春, 李科社.
二连盆地宝勒根陶海凹陷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油源对比
. 沉积学报,
2020, 38(2): 451-46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34
|
[4] |
张敏, 李谨, 陈菊林.
热力作用对烃源岩中重排藿烷类化合物形成的作用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33-103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3
|
[5] |
马奔奔, 操应长, 王艳忠, 贾艳聪, 张少敏.
渤南洼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上亚段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70-18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18
|
[6] |
钱宇, 王作栋, 贾冬, 雷艳, 王有孝, 贺永红, 妥进才, 张婷.
烃源岩中单甲基烷烃化合物分析与鉴定
. 沉积学报,
2015, 33(5): 1033-104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19
|
[7] |
张长青.
四川赤普铅、锌矿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4): 832-848.
|
[8] |
房嬛.
吐哈盆地中下侏罗统源岩和油的生物标志物分布特征——饱和烃馏分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91-895.
|
[9] |
南青云.
塔河油田原油甾藿烷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再认识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94-299.
|
[10]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宋岩, 秦胜飞.
塔里木盆地侏罗系煤岩热模拟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724-728.
|
[11] |
林金辉, 伊海生, 李勇, 王成善, 彭平安.
藏北高原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87-292.
|
[12] |
史继扬, 向明菊, 周友平.
生物标志物藿烷类的单体碳稳定同位素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2): 310-313,318.
|
[13] |
刘洛夫.
塔里木盆地群4井原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84-187.
|
[14] |
周世新, 曾凡刚, 李原, 罗斌杰, 段毅, 宋之光.
南沙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样品中甾、萜类化合物研究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63-166.
|
[15] |
许玩宏, 张忠英, 沈平, 孟仟祥.
贵州三都早奥陶世同高组下燕高页岩段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 沉积学报,
1997, 15(3): 72-77.
|
[16] |
张柏生, 刘文汇, 徐永昌, 沈平, 吴铁生.
辽河盆地过渡带有机地球化学(Ⅱ)──甾萜烷及芳烃系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在过渡带内的系统变化特征
. 沉积学报,
1996, 14(1): 117-126.
|
[17] |
M. Schoell, B. R. T. Simoneit, 王铁冠.
广西百色盆地州景矿第三系褐煤有机地球化学与煤岩学研究 Ⅳ.单化合物碳稳定同位素推断生物标志物起源
. 沉积学报,
1995, 13(4): 73-81.
|
[18] |
妥进才, 邵宏舜, 黄杏珍.
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盐湖现代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
. 沉积学报,
1993, 11(2): 118-123.
|
[19] |
姜善春, 贾蓉芬, 王岩, 张惠之, 余素华, 栾作峰, 孙作庆, 江荣华.
中国南海北部湾海洋柱状沉积物中甾烯醇甾烷醇的演化
. 沉积学报,
1991, 9(S1): 97-102.
|
[20] |
王有孝, 孟仟祥, 范璞, 王春江, 李玉兰.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油苗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4): 104-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