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琰, 夏晓敏, 李雅楠, 赵健, 崔俊, 乔柏瀚, 赵东升, 高红灿, 王义, 谭莉, 杜宗飞, 王远飞.
柴西咸水泉地区下油砂山组湖相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24, 42(2): 619-63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2.076
|
[2] |
陈留勤, 李鹏程, 郭福生, 刘鑫, 李馨敏.
粤北丹霞盆地晚白垩世丹霞组沉积相及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7-2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18
|
[3] |
陈虹宇, 胡广, 胡文瑄, 罗婷婷, 王学寅, 刘友祥.
浙江石浦下白垩统石浦群沉积相、层序及相对海平面变化
. 沉积学报,
2018, 36(2): 243-25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2
|
[4] |
王越, 林会喜, 张奎华, 张关龙, 汪誉新, 白仲才.
博格达山周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沉积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18, 36(3): 500-5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9
|
[5] |
胡双全, 杜贵超, 甄胜利.
泰国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89-7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3
|
[6] |
张亚奇, 马世忠, 高阳, 李映艳, 张景, 王黎, 孙雨, 许方哲, 李杭.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沉积相分析
. 沉积学报,
2017, 35(2): 358-37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13
|
[7] |
刘若涵, 王明, 姜在兴, 杨伟利.
塔河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段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2): 326-3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11
|
[8] |
白建科, 李智佩, 徐学义, 李婷.
西天山早石炭世构造环境:大哈拉军山组底部沉积地层学证据
. 沉积学报,
2015, 33(3): 459-46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04
|
[9] |
.
鹤庆—松桂地区上三叠统中窝组含矿岩系沉积相特征及演化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23-633.
|
[10] |
.
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的沉积相研究——以涠西南凹陷涠洲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68-575.
|
[11] |
.
瓜德鲁普统—乐平统全球界线层型剖面沉积相和层序地层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29-441.
|
[12] |
梁俊红.
辽西义县盆地英窝山下白垩统义县组砖城子层沉积岩石组合特征及古环境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4-22.
|
[13] |
钟大康.
塔河油田南部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09, 27(4): 614-621.
|
[14] |
景山.
辽西建昌盆地早白垩世义县组沉积环境分析及盆地演化初探
. 沉积学报,
2009, 27(4): 583-591.
|
[15] |
岳信东.
二连盆地白音查干凹陷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沉积相
. 沉积学报,
2008, 26(4): 593-601.
|
[16] |
卓弘春.
松辽盆地北部上白垩统青山口—姚家组沉积相及层序地层界面特征
. 沉积学报,
2007, 25(1): 29-38.
|
[17] |
梁俊红.
辽西义县盆地义县组底部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4): 545-553.
|
[18] |
吴少波.
博格达山前凹陷上二叠统乌拉泊组沉积相及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1, 19(3): 333-339.
|
[19] |
李从先, 张桂甲, 李铁松.
潮坪沉积的韵律性与作用因素的周期性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71-78.
|
[20] |
唐朝晖, 曾允孚.
西秦岭中志留统“硅、灰、泥岩”型层控铀矿的沉积特征及控矿条件
. 沉积学报,
1990, 8(2): 3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