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灵聪, 朱晓军, 蔡进功, 钟锴.
东海盆地长江坳陷美人峰组烃源岩沉积环境与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21, 39(2): 506-514.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20.016
|
[2] |
陈方文, 卢双舫, 丁雪.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中浅层烃源岩生烃量评价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81-1187.
|
[3] |
.
烃源岩过成熟阶段生气潜力的实验室模拟
. 沉积学报,
2012, 30(6): 1172-1179.
|
[4] |
.
烃源岩有限空间温压共控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5): 955-963.
|
[5] |
.
黔南坳陷下寒武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2, 30(4): 761-769.
|
[6] |
.
临清坳陷东部石炭—二叠系二次生烃差异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12, 30(1): 179-188.
|
[7] |
曾溅辉.
烃源岩的有机酸生成及其影响因素的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47-851.
|
[8]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壳质组饱和烃萜类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6): 917-922.
|
[9] |
刘全有 刘文汇 孟仟祥.
热模拟实验中煤岩及壳质组饱和烃萜类系列化合物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17-922.
|
[10] |
张英利, 赵长毅, 朱炎铭.
华北地区上古生界二次生烃及成藏条件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5): 747-755.
|
[11] |
.
华北地区上古生界二次生烃及成藏条件特征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747-755.
|
[12] |
关德师, 王兆云, 秦勇, 程克明.
二次生烃迟滞性定量评价方法及其在渤海湾盆地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33-538.
|
[13] |
于会娟, 妥进才, 刘洛夫, 陈践发, 赵磊.
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 沉积学报,
2000, 18(1): 133-138.
|
[14] |
段毅, 周世新.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地球化学研究──Ⅰ.气态和液态产物的产率及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832-835.
|
[15] |
史基安, 王琪, 赵欣.
不同类型烃源岩气态烃的生成特征研究——来自差热—色谱联机热模拟实验方法的证据
. 沉积学报,
1999, 17(2): 301-305.
|
[16] |
李术元, 郭绍辉, 徐红喜, 王剑秋.
烃源岩热解生烃动力学及其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38-141.
|
[17] |
肖贤明, 刘德汉, 傅家谟.
我国聚煤盆地煤系烃源岩生烃评价与成烃模式
. 沉积学报,
1996, 14(S1): 10-17.
|
[18] |
王兆云, 程克明, 张柏生, 范璞.
泥灰岩的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127-134.
|
[19] |
刘大锰, 金奎励, 艾天杰.
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显微组分的分类及其岩石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24-133.
|
[20] |
刘洛夫, 王伟华, 李术元.
干酪根二次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47-150.
|